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建动态 >> 正文

【师德师风建设3.2】马海娟:守望责任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2日 12:4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在全校开展“讲好延大育人故事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活动,宣传在我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平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教职工扎根老区,积极投身 “静心育人、潜心教书”的育人事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本期推出文学院马海娟教授。


     

坚守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


教师是“把思想和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田,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的职业。从站在讲台的第一天起,马海娟老师就将此铭记于心,执着坚守,并将这种思想同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拥护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等相融合,铸成了一种浓郁的政治情怀。

她以近乎神圣般的虔诚教书育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将延安精神和路遥的文学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生存的义务,懂得用抱负与操守书写人生的光辉;教育他们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总是以温暖的情怀爱护学生,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能热情相助,曾多次慷慨解囊,资助孤苦、贫困学生,帮助其渡过难关;她团结同志,热心公益,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她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曾荣获延安大学师德演讲比赛特等奖。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事业的敬畏薪火相传。

马海娟老师给学生做赛教辅导


持守三尺讲台,站成一棵树的模样


自留校以来,她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在三尺讲台上追寻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境界。工作以年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延安文艺研究》、《公关礼仪》等共计7门课程,年均工作量达到600多学时。

她坚持教书育人。现代文学史发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因此也背负更深重的历史使命。她在教学中高扬并秉持《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文情怀,以此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终极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贤哲思想情感,感悟文学的温度,温暖世人心灵,以优秀文化滋养其心灵发育,陶冶其精神世界,升华其灵魂。

在授课中,她并没有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而有丝毫的懈怠。她坚持“从不坐着讲课”的信条,在三尺讲台上整整站了24年。她说站着讲课意味着对自己的职业心存敬畏,意味着要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意味着对自己的学生无比热爱。她的授课深受学校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连续多年获称“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许多学生在多年后的回校团聚中,仍然津津乐道于马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尤其是那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对他们人生产生的深刻影响。

她对学生的负责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无论课堂讨论,还是课后答疑;无论学业论文,还是毕业论文,她都严格要求,从不懈怠。她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获奖,她也多次荣获研究生和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并于2013年荣获延安大学教授风采比赛一等奖。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被延安市妇联和延安大学联合授予2017年“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马海娟老师进行实地教学


狠抓学科建设,认真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


马海娟同志自2013年起,受聘延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对自己主管的工作,她总是认真履职、努力创新。与院领导一同制定了“一主两翼”的学科发展规划,在“陕西省高水平建设项目重点资助项目”的带动下,努力将学科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开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授予权的申请。

在她的努力下,学院的科研工作也上了新台阶。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中成绩突出;在短短三年间,获批8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她组织了多次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开拓了教师视野,扩大了学校影响;她倡导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她狠抓研究生内涵建设,在科学设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定期举办的“研究生论坛”、“专业学位赛教比赛”等品牌项目,提升研究生办学质量;通过省级教改项目专业硕士综合改革项目等推动创新发展,有力提升了学院办学质量。专业硕士研究生在2017年全国赛教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近年来,有多人考取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出版专著。学院学生在校级赛教比赛中连续多年获得特等奖,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延安大学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优秀组织单位,个人也被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委第六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马海娟老师给学生做指导


开展教学研究,凝练成果,实现教育服务社会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本科教育是中心基础,研究生教育是提升层次的必然要求,而科研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教师队伍素质与学校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用郭沫若先生的“斧头理论”来化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那就是“科研是斧背,教学是斧刃。斧背要厚,斧刃要尖,这样的斧头才会锋利无比”。

马海娟老师在教学之余,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部级项目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主持陕西省教育改革规划项目1项、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硕士)1项,校级项目两项;主持1项校级精品课程,另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20多项。她经常及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并推而广之。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河北学刊》、《小说评论》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著的《红色经典导论》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得业界好评。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先后为榆林、延安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开展各类讲座、实训200余场,既提升了延安大学的知名度,又能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行业礼仪开放式培训模式研究》,获得2013年度延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也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

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马海娟老师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延安精神教育学生坚定宗旨信念,用路遥文学精神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对职业执着虔诚,对学生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事业的敬畏薪火相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华章,追逐梦想。

马海娟老师外出讲学

马海娟,文学硕士,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语文(专业硕士)导师。现任延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研究生、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