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文学院召开“聚焦课程改革 打造一流课程”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11:06    作者:    来源:    点击:

作者:张亚玲    核稿:党子奇


本网讯 为响应《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提高学院教师和学科语文研究生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能力,10月31日,文学院在408会议室召开了“聚焦课程改革·打造一流课程”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医学院王璐教授与文学院郭小良教授进行交流分享,文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和部分学科语文教学研究生参加研讨会。会议由院长党子奇主持。研讨会聚焦AI大模型应用与数智化课程创新建设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行”与“思”两大主题展开。

研讨会上,王璐系统介绍了AI大模型、数智化和数字化及智能化的关系等常识性问题,围绕教案完成、课件制作、视频制作等教师基本技能,重点分享了万象AI、文心一言、有言、通义千问、豆包等软件和APP与智慧树、学习通、学堂在线等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他展示了自己的团队运用AI建设的一门数智化课程——《系统解剖学》,使在场师生再次感受到了AI大模型在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备课时间、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与显著优势。

郭小良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密围绕国家方针政策和学生特点展开,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本身就是育人元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要做到“血融于水”,避免思政元素的生硬植入,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是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关系。课程思政效果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认知环境,引导学生反思和校正人生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不能急功近利,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积累和沉淀。一些教学效果可能在短期内不明显,但长期来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一流课程建设,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在课程中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本次研讨会,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了AI大模型在教学当中的使用经验与课程思政建设如何融入课堂当中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主题研讨会后,参会的老师们围绕 AI辅助教学和课程思政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表示,会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不断推动AI大模型、课程思政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育人能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