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 伟(摄影) 兰天峨 核稿:姚正宽 发布日期:2010年5月21日
本网讯 正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之际,5月20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集团、陕西省作家协会、延安大学和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延安大学文学院、延安大学校友会、延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宝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的“忽培元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北京、黑龙江、陕西及全国其他部分省市的文学评论界人士、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及我校文学院师生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评论家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曾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李建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艺术报》总编、文艺评论家李树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原主编涂武生,中国艺术研究会当代文艺研究室主任、刘绍棠文学研究会会长郑恩波,上海《新民晚报》部主任张黎明,《文艺报》部主任余义林,陕西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畅广元,陕西作协创联部副主任王晓渭,以及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飙、副市长彭祖佑、市政协副主席高长天,我校党委书记刘建德、校长廉振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军宪等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作家葛笑政主持。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石油文联、延安市委市政府、大庆市文化艺术界,以及文化部原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陕西省委原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长王巨才,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建明,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孟伟哉,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周明等为研讨会发来了贺信与贺电。
我校党委书记刘建德在讲话强调了本次创作研讨会的召开对文学创作和延安大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赞赏了忽培元旺盛的创作热情与自强不息的勤奋精神,以及作品的民众意识和底层意识。随后,忽培元为我校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廉振民校长为忽培元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研讨会上,何西来、曾镇南、刘润为、李国平、徐文海、朱鸿、畅广元、艾克拜尔·米吉提、刘炜评、段建军、杨乐生、涂武生、李树声、郑恩波、余玉林、张洪溪、杨铁钢等评论家先后踊跃发言,阐述了自己对忽培元文学创作的评价,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对作者近四十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刻苦学习、深入生活、努力创作的人生探索和奋斗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作者长期以饱满的激情和崇高的时代责任感,在小说、诗歌、传记文学和散文特写创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研讨中,大家围绕小说《雪祭》、《土炕情话》、《青春记事》和散文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延安记忆》、《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传记《群山》、《修军评传》、《难忘的历程》及诗歌《共和国不会忘记》、《北斗》等代表性作品与作品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既包括忽培元的创作方向,也包括创作手法、种类、风格与语言特点、作品中的不足等。
忽培元在研讨会上作了《我为什么坚持写作》的主题发言,从自己的使命、不负前辈作家的厚望、生活中的感受与感悟等方面,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坚持写作、笔耕不辍的动力所在。
忽培元出生于1955年12月,系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八一届校友,现任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
 |
忽培元发言 |
 |
中国作协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作家葛笑政主持研讨会 |
 |
刘建德书记讲话 |
 |
廉振民校长接受捐赠图书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评论家何西来发言 |
 |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畅广元发言 |
 |
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