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 伟 罗厚锋 编发: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0年4月11日
本网讯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传承陕北民间文化,4月7日至10日,由校团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学生会主办,计算机学院和陕北民间艺术团协办的陕北民间艺术大学堂系列活动之“陕北秧歌大家学”在窑洞广场举行。
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陕北秧歌大家学”采取即时报名的方式,针对现场学生在舞蹈基础上的差异,采用教练台上示范,单个错误动作纠正,分小组跟学等灵活新颖的培训形式,内容包括陕北秧歌的基本步伐、道具的基本使用、动作的协调、男女之间的配合及队形的变换等。本次“陕北秧歌大家学”活动由鲁迅艺术学院教师高媛担任教练,郭春江等5位学生担任副教练,前后有近千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陕北民间艺术大学堂系列活动,分为陕北秧歌大家学、安塞腰鼓大家学、陕北剪纸赏析会和陕北民歌学唱赏析会4个部分,旨在使学生们每人会唱一首陕北民歌,会跳一种陕北舞蹈,会剪一幅陕北剪纸,知道一些陕北民俗。
陕北民间艺术大学堂系列活动的展开,标志着我校第十二届“‘校园之春’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作为陕北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陕北秧歌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善于变换各种队形,舞姿丰富多彩,深受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