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广斌 发布日期:2009年5月24日
本网讯为了弘扬革命文化,推动陕北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5月23日和24日,我校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系列活动。
23日上午,延安大学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大会在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举行,3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廉振民校长主持。
会上,我校老校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布赫,我校老校友、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延安文艺研究会代会长、著名作曲家刘烽,以及我校党委书记刘建德、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飚先后讲了话,我校马列学院副教授冯建玫介绍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基本情况,我校学生代表姜重宇发了言。布赫同志的夫人、原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厅长珠兰其其柯,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遵义,我校部分校级领导,延安市政协主席樊高林等出席了大会。延安大学老校友、原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布赫说,在《讲话》发表67年之际来到延安,在《讲话》旧址重温《讲话》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讲话》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文艺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原则,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论述和解答,为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党的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及时端正创作方向,积极转变思想感情,一批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拥护,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的重要作用。重温过去,《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了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深入群众,反映群众生活,还解决了文艺的继承与发展、文艺革命工作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人的世界观改造等问题,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做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用《讲话》精神指导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让《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布赫同时深情回忆了他在延安时期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延安今昔的巨大变化,令他们这些曾在延安生活学习过的老革命、老同志感到非常欣喜和高兴。
刘建德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延安大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又在毛泽东同志发表《讲话》的地方办学,希望通过本次纪念大会,全校师生进一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老区人民的文化需求,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积极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飚在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坚持“二为”方向,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要树立精品意识,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围绕重大现实生活题材、重大改革开放成果、众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生产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延安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下午,布赫一行参观了我校校史陈列馆和陕北公学旧址,著名作曲家刘烽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生进行了座谈。晚上,我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文艺晚会在窑洞广场举行,数千名师生观看了晚会。晚会上,鲁艺学院师生表演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情景剧《小二黑结婚》,舞蹈《母亲黄河》,以及陕北说唱等,演唱了革命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红旗》,陕北民歌《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想你哩》等,朗诵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
24日上午,布赫同志还与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座谈。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成为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作者刘烽,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代表作还有《下四川》等。以陕北民歌为基调编写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反映了陕甘宁边区火红的革命生活,歌颂了英勇善战的红军精神,曾经唱红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