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广斌 郭 伟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30日
本网讯 10月25日至29日,我校赴志丹县驻村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的23名成员,在志丹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深入志丹县9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向广大村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和赞扬。
25日中午,宣讲团全体成员乘车到达志丹县,受到了志丹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欢迎。在与志丹县委组织部相关干部进行座谈后,20名宣讲团成员分为10个小组分赴张渠、杏河、顺宁、旦八、义正、双河、金丁、保安、永宁等9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进行驻村宣讲。宣讲小组成员与各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采取集中学习、走访座谈、入户宣讲、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谈心等形式,依据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发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宣讲提纲》,和广大村民一起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讲团成员用通俗的语言,结合志丹县,特别是所在乡镇农业生产的具体实际,向村民宣讲了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以及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内容。宣讲小组成员热情、谦虚、朴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扬。宣讲期间,各宣讲小组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考察了当地的教育发展等情况,并及时写出了宣讲和调研工作总结,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宣讲结束当天提交给了志丹县委组织部。
27日下午,副校长马海平在百忙中来到他驻村宣讲的旦八镇,与旦八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副镇长等进行了座谈,并向他们赠送了书籍。胡俊生副校长通过电话联系,询问和指导了宣讲团的各项工作。
宣讲期间,刘建德书记一直关注着各宣讲小组的宣讲进度,并于28日奔赴志丹县农村宣讲点,看望和慰问了驻村同志。28日下午,党委书记刘建德在志丹县副县长黄利荣,我校党办主任田伏虎、组织部部长张建林和校报编辑部主任袁广斌等的陪同下,来到杏河镇寺洼村,看望了在当地驻村宣讲的张高旗和高曙光同志,并与县、镇、村领导干部和部分村民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杏河镇镇长宋利军主持,宋镇长首先介绍了杏河镇和寺洼村的基本情况;黄利荣副县长介绍了志丹县的基本情况和宣讲点安排情况;我校宣传部部长张高旗汇报了杏河镇寺洼村的宣讲工作。刘书记代表学校向杏河镇寺洼村赠送了《延安大学校史》一书。刘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合格人才,才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次宣讲活动既是学校教师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和锻炼的过程。座谈结束后,刘书记等还走访了当地农户,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29日清晨,刘建德书记在黄利荣副县长等的陪同下,参观了毛主席旧居,拜谒了刘志丹烈士陵园并敬献了花篮,考察了志丹县城关小学、县人民医院、保安彩虹大桥、南滨大道延伸工程、城防河堤工程和灵皇地台住宅小区工程。
29日下午,宣讲团圆满完成宣讲任务返校。车子刚一到校,还未来得及休息,各宣讲小组组长便在逸夫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座谈会上,同志们踊跃发言,畅谈了这次宣讲的经验和体会,10个驻村小组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大家结合驻村情况,对退耕还林、科技下乡、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宣讲活动圆满成功,首先得益于学校领导和宣讲团成员高度重视,认识到位,从思想和理论上为宣讲作好了准备;第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安排部署和人员配备上为宣讲做好了保障;第三是突出重点,紧抓核心,从内容上适应了农民的关注与期待;第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第五是认真思考,及时总结,向上级部门提供经验、做法和建议。大家特别强调,农村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破除封建迷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避免浪费,并且不能伤害农民利益;对农民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最好放在农闲时间进行。

|
刘书记等与志丹县杏河镇寺洼村领导干部和群众座谈
|

|
走访农户并向农民赠送书籍
|

|
考察志丹县城关小学
|

|
拜谒志丹陵并敬献花篮
|

|
马海平副校长(右二)向旦八镇党委书记(左三)和镇长(右一)赠书并合影
|

|
田伏虎主任等在顺宁镇任坪村进行宣讲
|

|
张高旗部长等在杏河镇寺洼村宣讲
|

|
台世强处长等与旦八镇旦八村村干部进行座谈
|

|
拓宏伟副部长等在张渠乡王崾先村宣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