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战“疫”燃青春,逆行写担当——延安大学援鄂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分享

发布时间:2020-06-11

记者:兰天峨  姚  亮     核稿:杜红荣  袁广斌


2020年的春天,一场始料未及、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继而袭扰祖国大地。在疫魔横行的那段时间,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42600余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不畏艰险,披甲逆行,他们像血液一样为武汉注入了希望与温暖,让这座城市重新复苏并屹立东方,也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了支援武汉,我校附属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8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危急关头,我校附属医院援鄂人员主动请缨、闻令即动、为国担当,舍小家顾大家,把对亲人的不舍与牵挂放在心间,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奔赴湖北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把医院当作前线,把病房视为战场,用生命践行医者使命,以担当彰显济世情怀,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充分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实现了收治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任务。

6月的鲜花开遍延安大学的校园,怒放着胜利和芳香,仿佛也在欢迎援鄂英雄们的到来。为了弘扬正能量,讴歌抗疫感人事迹,以抗击新冠疫情伟大实践作为鲜活教材,加强师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增加社会责任感,号召全校广大师生党员干部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和标杆,立足本职,奉献岗位,用智慧和勇气践行初心使命,用誓言与行动诠释忠诚担当,为我校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610日下午,延安大学援鄂英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新校区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田伏虎、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建雄,机关党委委员、学生代表100余人在主会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杜红荣主持。各院系党委、党总支通过哔哩哔哩直播--延安大学的直播间的现场直播,在本院系分会场收看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我校附属医院两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高爱民、吴宁、郎华和张靓依次登台,分别以《传承延安精神,担当时代重任》《逆向而行,今生无悔》《白衣铠甲,无悔出征》《万水千山总是情》为题分享了他们在湖北武汉战的难忘瞬间与感人经历。他们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一段段朴实的话语、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将大家带回到援鄂医疗队艰苦奋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报告亲切、震撼,动人、温暖,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许多人热泪盈眶,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所有在一线为疫情防控努力奉献的人,都是英雄,都是闪闪发亮的星星!”

 “生命诚可贵,抗疫价更高。心怀爱与民,忠诚浸战袍。”这首诗是226日,在欢送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高爱民有感而作。这首诗也是高爱民内心的崇高信仰和人生信条的集中体现。

高爱民同志是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附院主管护理和门诊工作的领导,是我校附院第二批、陕西省第三批驰援武汉队员,于2020215日奔赴武汉。在这次出征中,高爱民同志勇挑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医疗分队队长和第三临时党支部委员的重担,同时担任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药房副主任。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被武汉方舱医院授予“党员之星”称号,这是对高爱民本人、也是对我校附属医院的最大的认可与褒奖。

援鄂期间,由于身兼数职,重担在肩,高爱民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坚守在最前沿的指挥中心,协调舱内与舱外工作,凡事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因为她自己清楚地知道,工作中的每个步骤都是生命的寄托。作为陕西省第三批医疗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和战友们的“大姐”和“阿姨”,高爱民处处冲锋在前,她没有输给年轻队员。无论是搬运物资干体力活,还是一个人熬夜值班,即便自己膝关节炎复发,仍然忍痛坚持工作。由于方舱医院是由会展中心改造的医院,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适用于方舱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都需要建立。起初几天,高爱民因为要参与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的编写,同时负责陕西医疗队的医疗工作,她每天只能休息34个小时。

除了繁重的行政工作,高爱民还要入舱检查重点病人。225日,她查房时遇到了一位在疫情中失去丈夫,情感、生活无所寄托的病患,高爱民主动关怀,耐心劝导患者,并积极联系心理专家,为她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每天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化解她的不良情绪,直到她康复出院。类似的例子,在高爱民身上数不胜数。从武汉返回陕西后,高爱民仍然牵挂那些被救治康复的同胞,在西安隔离期间,她带领陕西医疗队的医生建起了光谷方舱医院患者回访群,目前仍有300多名人员进群。所有医疗人员答应人散群不散,他们在群内积极为患者们答疑解惑、进行心理疏导,架起了陕西与武汉的友谊桥梁。

她说:“患者的康复,是我们全队上下唯一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所有人都付出了太多的心思与精力,为患者送健康、送祝福、送礼物、送欢乐……我们带着伤痛却永不停歇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为患者趟出了康复之路,也换回了武汉人民对于陕西医疗队的认可、肯定与赞扬。”

高爱民说:“我们很骄傲能够成为战‘疫’的执行者,因为国家和人民给予了我们无上荣光的称谓,即‘英雄’和‘逆行者’。但我们认为,我们是向着人民需要、国家需要而顺行,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的普通医务人员。世上哪有天生的英雄,只有当国家、民族和人民需要时,医护人员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披荆斩棘,为人民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英雄才在我们面前群山般崛起。记得有位方舱出院的患者说:‘认为星星最亮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他说得真好!我们的医护人员,我的同事们,我的战友们,还有所有在一线为疫情防控努力奉献的人,都是英雄,都是闪闪发亮的星星!”

吴宁,现任我校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副护士长,于202022日奔赴武汉,是我校附院第一批、陕西省第二批驰援武汉队员。驰援期间,他被分配到武汉协和医院西区重症医学科,担任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护理9组组长兼危重患者护理组长,后被抽调到中心ICU工作,直接参与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吴宁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自己深深知道,疫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即使远在天边,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与其远远担心,不如近身一搏。武汉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当疫情发生时,当国家危难时,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去奉献一份力量。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他毅然响应陕西省疫情防控前线指挥部的号召,主动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援鄂期间,吴宁最先进入的是重症医学科,承担的都是高强度、高难度的救治工作,面对的是病情最重、随时都面临死亡抢救的患者和气溶胶最密集、高危的病区环境。

吴宁说:“在武汉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医学素养和过硬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患者处于危难时真正的救命法宝。有一天晚上,吴宁及其战友对一位重症患者在短短的四小时内就进行了三次心肺复苏。每一次都十万火急,每一次都是对专业技能的考验。经过不懈努力,这位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而吴宁也因为在这次救治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队中伙伴们的一致肯定。上班期间,搭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碰到吴宁,就会说:“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来自延安的这位胖护士长技术杠杠的。” 最令吴宁欣喜的是,他们所管理的一位气管插管患者,在前后4次医疗护理大讨论、反复调整治疗方案、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终在经历了17天的艰难救治后,奇迹般地脱离呼吸机,拔除经口气管插管,转危为安,好转出院。这次救治创造了武汉协和医院ICU外唯一一例插管后好转出院的奇迹,也使陕西医疗队受到了协和医院同行的高度赞扬。

吴宁也因为在战“疫”中的突出表现,被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延安模范”,被抗击新冠肺炎武汉开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授予“白衣卫生”的荣誉称号,并在在武汉火线入党!

郎华是我校附属医院RICU护士长,我校附院第二批、陕西省第三批驰援武汉队员,于215日奔赴武汉,战斗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方舱医院。她因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抗疫英雄、延安市延安青年五四奖章、延安市援鄂护理先进个人、陕西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和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危急时刻,郎华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是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此刻,我不出征,谁来出征?”她果断写下请战书,瞒着年迈的父母,抱了抱一岁的幼子和十岁懵懂的女儿,毅然转身出门。面对女儿无数次的质疑,回答只有一个:“妈妈不去武汉,就没有更多的人帮助在武汉的叔叔阿姨,他们也会倒下。” 当父母从电视上得知她支援武汉的消息,她看着给她打来的十几个未接来电,平复心情,压住哭腔,告诉父母:我会安全,不用担心!面对深明大义、坚定支持自己前往武汉的丈夫,她说:欠你的,我回来还。

到达武汉后,郎华在驻地临危受命,担任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副总护士长。面对组织的安排,郎华勇挑重担,临危不惧,临危不乱,迅速适应工作调整,建立起一系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带领团队共同抗疫,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援鄂护理任务,同时她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她独具特色的人文护理方式更是为队员们做出了榜样。刚开始工作时,护理队员们要穿两层防护服、戴四层帽子、两层口罩、四层鞋套,就是不工作也得大口喘气才能说话,有些队员在入舱4小时后实在憋闷难耐,被迫出舱,电话打来,郎华立即派出机动组人员替补,并查找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倾听交谈、每天视频心理辅导等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抗疫信心!

护理工作是否高效、有无疏漏、患者是否身心健康,是郎华最牵挂的。工作中,她视患者为亲人,以心换心,全力为他们护航。为了更好地完成护理救治工作,郎华制定出各种关于针刺伤和暴露等感控方面的紧急预案流程,组织队员反复进行军事化演练,手把手教会队员操作程序,带着全队挨舱走访患者,给予他们一对一的心理护理。进舱后期,即使自己不在舱内,她也会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第一时间联系舱内医护人员,及时到患者床前巡视、慰问。对于着急排不上CT的,做了CT和核酸检测着急知道结果的、血糖不稳定以及心率有点快的,郎华都能迅速解决。郎华说:他们称我为天使,我视他们为亲人。”229日早晨,在信息台工作中,郎华得知204床柯少平过40岁生日,便立即通知下午班的护士做一个准备。她拿出提前准备的包装精美的礼盒给他,宣读提前写好的生日快乐信,大家在声声温暖的生日快乐歌中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礼物,患者接过信和礼物,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表示,这是他此生当中最满意、最难忘的生日。舱里所有的患者都沸腾了,连声说:陕西队,谢谢你们,你们是天使!每天反复穿梭在舱内,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层层包裹,加上护目镜、层层口罩的束缚,稍一活动,医护人员们便已是汗流浃背,即使不说话也是大口喘气。几个小时下来,脸上勒痕深如刀刻,护目镜已经被雾气和水珠挡住了视线,双手也被捂得变形!但看到患者从魔魇中重生,一个个痊愈出院,泪水从郎华的眼中夺眶而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康复就是对自己无悔出征的最大告慰。

张靓,是附院感染病科主管护理师。22日奔赴武汉,是我校附院第一批、陕西省第二批驰援武汉队员。驰援期间,在武汉协和医院7楼西重症监护室工作,荣获武汉抗疫纪念证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衣卫士、延安市市级先进个人。

26日,张靓随团队正式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上班前,她心里挺没底的,虽然在感染病科工作了十几年,但进入ICU工作还是第一次,里面收治的都是需要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血滤机、ECMO等大型生命支持设备的患者。以前上班再苦再累,但张靓都从未害怕过,但当到了这里,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面对不同的环境,张靓的心里有了一丝丝的紧张,不是害怕病毒,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光穿防护服就得13个步骤,半个小时左右,脱防护服就得13个步骤,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只能俩俩进入。那种紧张的气氛,没有到过现场的人,就不会感同身受,她像大部分的战友一样,偷偷写下了一份类似遗书的书信,保存在手机里……

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张靓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每天尽心尽力地护理着病患,为他们暖心周到地开展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陪伴每一个病患走过最艰难的日子,迎来生命的曙光。出征时还是冬日,归来时已是花期。在阔别亲人、离开家乡81天后,张靓终于回家到了家乡。

张靓说:“矢志不移,从来不畏山高水长,初心不改,必将跨越万水千山,今后的日子,生活都将归于平静,若有一天国家人民需要我,我还会像这次一样:若有战,不推辞,招之能战,战之必胜。”

“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新时代的先进典型”

援鄂医疗队的先进事迹,令现场聆听报告的师生们数次热泪盈眶。在直播群中,师生也纷纷点赞平凡英雄们的感人事迹。

认真聆听了报告后,机关第十党支部党员周庆丰说:“在疫情面前他们依然决然地前往,告别了父母妻儿,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团圆、放弃了安逸,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坚守,选择了与病魔对抗,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英雄战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救死扶伤,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党员张永红说:“英雄们的光辉事迹使我感触良多,我对张靓同志的发言印象尤深。她讲到自己经历的一切时,眼神里透出的是坚毅、勇敢和自信,看不出半点委屈、抱怨和悲伤,有的是对患者的悲悯、关心和毫无保留的爱,责任和担当让她们作为勇士淬炼成钢,不惧危险和艰难。她们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感人事迹,为广大党员提供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认真学习和践行。”

机关党委第五党支部党员杨玲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校附属医院8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持武汉。他们有的是新婚燕尔,有的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的是七旬老人的儿子,却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全,不顾家人、孩子的劝阻,义无反顾支援前线。对危重病人的及时拯救、对一般病人的细心呵护、对担惊受怕老人的心理辅导,都是他们工作的具体内容。他们不辞辛苦,从无抱怨,是延安精神的传承者,是时代使命的肩负者,因为有了他们在前线的坚守,才有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与安乐。他们发扬的是白求恩精神,经受住了党性和人民的考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全校师生都应以高爱民等八位援鄂战士为典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历史系历史专业2016级学生李佳说:面对病毒的肆虐,援鄂英雄们毅然出征,为后方的我们撑起安全的防护网。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挑战生理极限,救助每一位患者。面对战友的牺牲,亲人的不舍,他们来不及悲伤,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繁重的抗疫工作中去。穿上防护服的瞬间,他们就是扛着枪的战士,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们枕戈待旦,把害怕和软弱藏在心底。他们在寒风凛冽中毅然出征,在春光灿烂里凯旋归来。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在前方奔涌向前,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在后方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16级学生赫琳娜说:听报告时,家属的一句老婆,等你回家吃火锅!让现场听众无不动容。他们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顾生命安危,主动请缨,满腔热血,既展示了新时期延安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也进一步弘扬了延安精神,为武汉抗疫付出了一份力量。”

文学院秘书专业2016级学生马园说:几位援鄂英雄秉承延安精神,心怀大爱,义无反顾地奋斗在抗疫前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那份自信与勇敢,那份善良与热心,那份感动与感恩,让我既感动又钦佩。幸得有你,山河无恙!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你们是延安大学的骄傲,也是延安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身为延大学子,当以援鄂英雄们为榜样,心怀感恩之心,心系人民,奉献社会,真正做到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傲!’”

文学院新闻专业2016级学生勾星说:听完援鄂医疗队员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同样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担重了一些,却又好像轻了一些。在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那么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于我们都明白,这份重担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新生青年一起担负的!青年是一个国家最有力的后备军,是国家堪当大任的栋梁。面对此次疫情,援鄂医疗队‘90党员们冲在前线,为全体青年做出了出色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习近平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我们一代青年的精神支柱,争做‘开拓者 、奉献者、奋进者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它时刻警醒我们,努力学习,勇于攀登,以行动证明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数计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路阳、孙怡和张智恒说:各位援鄂队员谈到战友牺牲时的哽咽,谈到应战时的自豪,谈到患者被治愈时的欣喜,都深深感染了我。春节本是团圆之时,他们却收拾行囊,踏上战场。这次去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归期未定,他们深知疫情严重,前方危险,但无怨无悔。他们几乎整日整夜奔波,夜以继日地救治感染病患。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最大限度节约防护服,他们可以坚持10小时水米不进。他们身上,展示了医护人员的坚强与伟大。我深刻感受到了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扛起全国人民生命重担的力量,感受到延安精神在他们身上放射出光芒!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要向援鄂队员学习,学习他们必胜的决心,学习他们不怕风险,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国有战、召必回的觉悟!”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田伏虎副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延安大学全体师生向圆满完成援鄂医疗任务、光荣凯旋的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全体英雄和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高爱民等四位同志,代表附属医院逆向而行,奔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深受教育。面对汹涌而来的肆虐武汉和全国的新冠疫情,高爱民等同志,相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以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主动请缨,支援武汉,为打赢抗击疫情的总体战、人民战、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迅速行动,团结协作,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高爱民等同志就是他们之中的最突出的代表。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是新时代的先进典型。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大爱精神和高尚情操。希望同志们向高爱民等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牺牲的精神,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学习他们逆向而行,勇于担当、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为“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学习他们团结协作、踏实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务实的工作,创新的业绩,向党和政府,向全校师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高爱民同志作宣讲报告

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吴宁同志作宣讲报告

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郎华同志作宣讲报告

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张靓同志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现场

上一条:我校举行本科教学工作会 下一条:我校与陕西省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