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中外校长:鼓励青年挑战权威对中国的未来很重要

分享

发布时间:2006-07-20

稿源:新华网    摘编:蒋维博    


    7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开幕式。当日,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开幕。

   

   (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代表省部共建大学校长参加了该论坛。)

新华网上海7月18日电(记者吴晶 许林贵 孙丽萍)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18日在此间闭幕的第3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中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进行独立的批判的思考对中国的未来很重要。

在外国大学校长的印象中,中国学生素以勤奋、刻苦而著称,但也存在着不善表达、羞于发问等问题。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中美学生的最大差异总体而言是中国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如美国学生。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长斯图尔特·麦卡钦表示,中国学生不善质疑,并非他们没有能力发问,而是他们此前所受的中国教育没有锻炼他们。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自上而下灌输的知识,传统礼教也使他们被动地接受前人的说法,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

雷文说,中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培养学术的良性互动。

“中国如果不这样做,有可能要重蹈日本的覆辙。”雷文说。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快速发展,其后却一蹶不振,持续疲软。日本培养了大量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可以仿效别人的先进技术,但却无法进行创新。正因为此,日本在汽车和钢铁等行业很成功,却在软件和互联网时代显得后劲不足。

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雷文认为,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中国政府要开始准备,借鉴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促进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发展,这样才能维持其制造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说,中国学生的课堂表现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对外交往的增加,中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在人大、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学生不仅敢于“挑书本和教师的毛病”,也在外国元首访华时提出了“刁钻但却友好的问题”。

上一条:陕西省教育厅郝瑜副厅长率队来我校调研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状况 下一条:陕西省教育厅郝瑜副厅长率队来我校调研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