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评建办 发布时间:2006年4月13日
教育部2004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共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其中有11个重要项目)、44个主要观测点,以及由学校自己申报的特色项目构成。这些指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学校办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下面根据评估方案,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说明,供各位领导参考。
说明共分指标内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和评估工作当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三个部分。
一 指标内涵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被列在评估指标体系的首位。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教育部在评估时,考查学校的办学思想,不仅要看指标体系中办学指导思想中的两个二级指标,就是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还要看评估方案的其它指标。比如说师资、资源的配置,专业的设置,培养方案等等,这些都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关。
1.1 学校定位
主要观测点:学校的定位与规划。
学校的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主要服务面向。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指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学校的学科结构,就我们学校来说,就是在工科、理科、管理、文学、法学、经济、医学等学科中,以哪个为主,形成怎样的一个结构;学校的类型,是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还是教学型;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成人继续教育)的结构,它们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
“培养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的、应用型的、还是研究应用型的。
“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才是为行业服务?还是为区域经济服务?还是为全国服务?二是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是从事研究、开发?还是下基层做实际工作?
老方案只是笼统地说“定位准确,发展规划落实”、“定位基本准确,有发展规划”;而新方案下面标了个[注1],明确了学校规划包括四个规划。
“学校的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学校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应该体现学校的定位,规划里相应的措施应该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题研究。其实,学校的定位不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各二级教学单位,其发展走向同样也有一个定位的问题,当然,二级的办学定位要服从学校的大定位。
1.2 办学思路
主要观测点: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关于教育思想观念问题:
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人们对教育相关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的转变。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时候,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学校领导在办学过程中应有先于行动的核心理念的创新,才能在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在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关于质量的观念。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观念。高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
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扩招,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同志的思想中甚至存在片面重视数量扩张而忽视质量提高的倾向。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从适应过去精英教育到现在适应大众教育的转变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重视质量建设,关注内涵发展,确实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校教职员工都必须牢固树立“以质量谋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想,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关于教学中心地位问题: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具有实际的涵义。什么叫“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呢?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看党政领导是不是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学校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跟其他工作的关系。
第三,学校对教学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的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第四,各个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第五,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第六,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第七,育人工作是否已经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和各教学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和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这个责任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估指标体系中是明确规定的。学校领导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反思我们学校是不是已经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是否坚定不移地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也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本部门、本单位是不是自觉地将教学工作确立为单位的中心工作,或者自觉地把为教学工作服务确立为本部门的中心工作。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整个高等质量的重点和关键。评估指标体系特别强调学校应该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并把它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特别在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予以优先保证。
2. 师资队伍
二级指标: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师资队伍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周济部长在视察学校时,引用一位知名教育家的话说,“大学,乃大师之谓也”。也就是说,仅有高楼大厦,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的。
《评估方案》中的师资专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教师。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使担任教学工作,也不作为教师基数统计,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说明。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主要观测点:生师比(新增)、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首先,师资队伍的数量要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生师比要达标,合格标准为18,优秀标准为16。计算公式为: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其中,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其次,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要合理,发展趋势好。要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
(1)看师资的自然状况。也就说师资的学科、学缘(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部分布的状况等。
(2)看学科发展状况。包括教师的科研状况、重点学科建设状况(学科带头人的状况、梯队的建设情况、科研、与社会交流等情况、还有教学方向和科研方向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当然,还要看学校近几年来新学科、新专业的发展状况(负责人、师资和他们的实践背景等)。
(3)看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队伍的状况,人员的结构、教学负担、学术交流、科研、进修情况怎样。
(4)看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的状况。
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补充人员情况(来源、数量、背景、入校后的岗位等);
(2)调离人员情况(年龄、职称、学历、原岗位、去向等);
(3)其他离职人员情况。
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表现在有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了师资梯队,并有数量适当的骨干教师。
再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研究生学位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那些参加了研究生班学习的,或者研究生班已经毕业的,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或者现在还是在读的都不计在研究生的学位中。A级标准为“≥50%”,C级标准为“≥30%-40%”。
2.2主讲教师
主要观测点: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学水平(新增)。
主讲教师资格:主讲教师是指要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要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的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85%、90%、95%分别是合格、良好和优秀的底线。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主要考察学校相关的约束激励机制和执行的效果。A级标准有所变化。老方案是“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曾为本科生上课”;而新方案是“近三年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考察主讲教师除要求“教师资格”和“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外,更要看教学水平如何。A级标准为“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既强调了教学水平,又强调要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内容,促进教学。C级标准为“教学过程规范,基本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水平通过专家听课、试卷抽查、问卷调查、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方式考察。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该指标提出了办学的基本条件。要充分理解提出办学条件的必要性,要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新方案主要的变化是反映了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2号文件就是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通知。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12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标准,要求都是很严格的。明确规定:凡有一项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限制招生学校(黄牌学校)。凡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学校(红牌学校)。凡连续三年被确定为“黄”牌的学校,第三年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学校(红牌学校)。这就是2号文件。新的评估方案充分反映了2号文件精神。共两个二级指标: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经费。
3.1教学基本设施
包括五个观测点:校舍、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建设状况(新增)、运动场面积和设施。
“教学基本设施”中第一个观测点“校舍状况”。在老方案里是“教室状况”。意思是说,老方案只评估教室状况,而新方案还要评估教学行政用房和学生宿舍等状况。
对于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和运动场都提出了“面积要达到有关的规定”的要求。这是指面积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方案》后面附表里面有一个“学校规模”,“学校规模”按照全日制各类学生的自然人数来算,不包括夜大生、函授生,但包括研究生、成人教育的脱产生。
由于最近几年学生数的急剧增加,许多学校在教学基本设施方面,存在不少的差距。我校情况如何?根据摸底情况看相差较大。评估指标中要求的硬件建设,我们应结合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认真研究,确保到2007年上半年迎接评估时达到合格标准。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A级标准“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涵义是:普通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绘图、绘画教室等都能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要,能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C级标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室能基本满足。
观测点“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的C级标准与2号文件的合格规定一致,A级标准修改为“各类功能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在这里,对实验室不仅强调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还强调了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较好发挥作用。
本观测点提到的教学仪器设备,是指直接面对学生、用于教学的仪器和设备。不含行政机关、教学管理、科研等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值: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值。计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所用学生数为当量数。
指标中的实习基地,有具体的涵义和条件要求。它的条件有几个方面:一是要有稳定的场所;二是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三是要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四是要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五是要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际项目;最后一个条件是场地和设施要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说实习基地有一定的涵义,不是讲学生到那里去实习,那里就是实习基地了。
图书文献资料是指学校图书馆和院、系(部)两级资料室购置的各种载体的图书和资料,包括文字的、电子的等等。观测点“图书馆状况”的等级标准已经取消了对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和图书馆面积的要求,因为2号文件只有生均图书册数和年进书量的要求。C级标准按2号文件的要求,A级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图书馆管理手段先进,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管理的状况,应达到使用方便、效率高、利用率高。
增加了“校园网建设状况”这个观测点,A级标准为“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级标准为“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作用”。一是强调要加强校园网建设,现在很多学校花巨资建设校园网,硬件建设好,但有的利用率不高,特别对本科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特别强调了要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这一条是今年新提的要求,非常重要。如何在本科教学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C级标准增加了室内体育场所的要求,A级标准原方案为“有风雨操场;有专项设施”,现改为“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场地或设施”。专项设施指专项选修设施和体育代表队训练的设施。
在这里有一项要注意的,在这5项指标里面,A级指标和C级指标这两级标准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数量上增加,而是质量上的增加。所以在考核的时候,只有达到C级才可以考虑A级。先看看C级达到没有,C级达到了,再看A级达到了没有。
3.2教学经费
“四项教学经费”方案里面已经说了,很清楚的,是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这四项费用的内涵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有确切的规定。统计的时候四项经费的总值要算,每一项经费的分值也要算,四项经费要分别统计。在计算生均值时要注意,算生均值时用的是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数。要注意经费与学生数要用同一时间段。经费用的是自然年度(12月底)的,而学生一般是用学年度(7月底)的。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0%达到合格标准,良好要达到23%,优秀要达到25%。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这个指标主要是考察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思路是不是清晰,措施是不是得力,效果是不是明显。二级指标有3个;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4.1专业
包括两个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培养方案。
第一个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在老方案里是“新办专业”。很显然,这一条的内容拓展了,着眼于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是否合理,其内容涵盖就更准确全面。专业布局与结构合理指的是专业布局与结构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否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的定位和自身的条件,有没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
新专业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看新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关于新专业设置的要求。
第二,要看新专业设置的申报材料的依据和论证是否明确、充分。
第三,要看新专业有没有相应的学科作为依托。
第四,要看新办专业的口径和布局是不是符合学校的定位。
第五,要看新办专业是否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包括实验、实习条件,师资、图书资料,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是否齐备。
关于新专业,其内涵是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按照这个口径,我们有一个统计,截至目前,纳入2007年评估的新专业计有22个,从时间上说,是指2000年以后新增设的专业。如果按今年招生计划新设5个新专业,到2007年上半年评估时,我们学校列入新专业考查范围的专业将达到27个专业,占我们整个专业数的60%,任务很艰巨。
第二个观测点“培养方案”。将观测点“教学计划”改为“培养方案”,涵盖面更广、表述更贴切一些,包括了课内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考查培养方案,重点考查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培养方案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目前我们正在重新修订培养方案,一定要从迎评促建的角度,扎扎实实、高水平地做好工作。
4.2课程
主要观测点共四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重点考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执行情况和已取得的“物化”成果。“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是新方案增加的内容。
学校应该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加强课程与课程间逻辑与结构上的联系,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本校精品课程,力争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的教学成果。今年是成果申报年,要抓住机遇,把应拿到成果切实拿到手。
观测点“教材建设与成效”改为“教材建设与选用”,A级标准调整为“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C级标准调整为“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特别是理工类、财经政法和农林类专业)”,主要是考虑到对绝大部分学校来说,还是以选用好教材为主,编写教材不是主要任务。而对有能力编写教材的学校来说,在A级标准中也作出了编写教材的明确要求。另外,也适当考虑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教材建设与改革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建设与选用要求有规划,有措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及以上获奖的教材(指近两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原版教材;有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主要课程选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并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革灌输式的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教学手段改革: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要用活、用好,取得好效果。
观测点“双语教学”原来只有数量要求,考虑到有些课程不适宜用双语教学,有些课程运用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外语水平要求很高,不易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目前只宜从实施的措施和政策方面,对适宜的专业课程提出要求。A级标准调整为“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C级标准改为“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这也与4号文件的要求完全一致起来。双语教学的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4.3实践教学
主要观测点: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的比例和效果;实验室开放。
新增加了一个观测点“实习和实训”,A级标准为“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C级标准为“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显然,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更高了。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和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
实践教学内容革新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指培养方案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包括列入选修课或课外科技活动的。
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
实验室开放要考察开放的范围、管理模式、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时间和对学生的覆盖面,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5.教学管理
二级指标: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5.1管理队伍
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学校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管理人员、院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
结构: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及心理、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才结构,在核心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
素质:应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应的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调控、自控等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服务意识: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理念应体现在管理规定和制度中。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上,都应体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管理要体现人文精神,要尊重人、关心人,要依靠人推进教学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干群关系。
观测点“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A级标准强调了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并增加了一个备注“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将原方案中研究与实践成果由系列论文改为“调研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
教学管理部门既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一个学术研究部门。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为基础。因此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是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工作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要结合学校的校情。
应该看到,我们的教学管理研究工作是很不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更少。学校寄希望所有管理岗位的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规律性,研究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探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之路。用一系列的教研成果、实践成果和教研论文,推动教学改革。
5.2质量控制
这个二级指标的变化主要是在等级标准里更加强调了执行效果,A级标准为“效果显著”,C级标准为“效果明显”。
主要观测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基本文件
学校的基本的工作制度要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实验室)守则、课外活动管理等学生管理制度。基本教学文件如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这些制度和文件要体现现代的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能够认真执行。
2、质量标准
主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例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例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试、毕业设计的各环节。学校应制定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专家考察时注意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落实质量标准的实际情况。
3、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系统: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组成的闭合系统。
“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监控措施”,“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良好”等等。这在老方案里没有。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要求是新方案增加的内容。
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目标是: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开展教学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评估工作应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校开展评估工作,应有一个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学校将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年度考核,对全校各教学单位的“迎评促建”工作对照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自查,寻找差距,为正式接受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
6.学风
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学习风气。
6.1教师风范
主要观测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质是教师风范的名牌。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上对教师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督学、与时俱进”是对教师风范的最好概括。教师风范表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
原方案偏重对教师的要求,现为偏重对学校这方面工作的要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A级标准修改为“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C级标准改为“教师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强调了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岗位责任,与四号文件精神一致起来。
在等级标准中,“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的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这里最后一句“主动关心学生成才”是新方案增加的内容。
教学质量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评估时要综合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估资料,专家抽查情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阅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专家随机听课时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考察的结果。
6.2学习风气
主要观测点: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效果;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情况。
这里的学习风气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
(1)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
(2)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3)教育载体。学生的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其他素质教育活动。
(4)形象表现。透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学习情况。
在等级标准中,“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要看学生工作体系、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效果;学校的有关资料,加上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有符合实际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学校有规划和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有规章制度和执行举措,成效显著。“人数多,效果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在这里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进来。这是指参加课外的科技文化活动的成果。
7.教学效果
二级指标: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主要观测点: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该指标是要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实际水平,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基本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基本理论是指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基本技能是指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考察时,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提高的总体设计(培养计划),了解选修课程、学校的文化科技氛围,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一、要看学生在校学习的成绩和学生考试用的试卷质量和评分标准,这当然要在考试实行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做才有效;
第二,要考查学生在可比较的考试或竞赛中的成绩,比如说全市的统考或竞赛;
第三,专家组在调查中的成绩或专家实际考查的一些结果。
第四,有无一定数量的获校级以上奖(不含校级)的科技文化作品。
对观测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等级标准提高了,这体现了对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指导思想的新要求。A级调整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有较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C级调整为“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主要观测点: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论文或设计的质量。
本科生毕业环节的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学生是一次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影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有:
选题: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对本教学环节所规定的目的。
指导教师:有否科研工作背景非常重要。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
工作条件:学校提供的实践条件、参考资料、工作环境能满足课题需要,且使用方便。
管理规范化:学校有较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应达到的教学目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资格,学生进入毕业环节的资格认定,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程序等。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除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试)验、总结、提炼观点或结论等方面看。
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外语、经济分析能力)。
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劳动。
7.3思想道德修养
主要观测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水平。
思想道德修养等级标准表述更完备了,侧重点有所变化,由原来比较偏重于学生改为比较偏重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并将两者紧密结合。A级标准由原来的“比较高”改为“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C级标准由原来的“符合要求”改为“措施得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较好,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具有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处理与他人利益关系的内在枢纽。
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人文素质的内容是广泛的、多方面的,科学素质也在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历史等。
7.4体育
考虑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已经不适用了,现行的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了修改,A级标准由原来的“≥97%”改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C级标准由原来的“95%--96%”改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96%;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7.5社会声誉
这里改动大,将原来一个二级指标“社会声誉”分成“社会声誉”和“就业”两个,由原来的一个观测点,分成了三个观测点。
主要观测点:生源、社会评估。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以反映学校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社会声誉主要包括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家长、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校友的反映与资助。老方案的标准只是“生源、就业、社会评估好”;“有一定的社会声誉”;而新方案标准就比较具体:A级“生源好,社会评价好。”C级“生源较好,社会评价较好。”。
7.6就业
这里特别强调了就业情况,因为目前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等级标准里提出了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A级为≥80%,C级为60%-70%。同时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措施及效果进行考核。
8.特色项目
特色是独特的优质风貌,具有个体特征,它是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别出色之所在,独出于众的意思。
特色是办学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作用大。
学校的特色不能停留在静止的水平上,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水平。
有特色的学校必有独到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校长自己的,而是全体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全校的共同财富。
学校的特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人才特色;
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等.
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优良的校风。
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就像我们前面提及的,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无论我校是否达到优秀或良好的目标,我们都必须在特色方面下功夫,在今后若干年的办学进程中形成我校自己的、有发展潜力的特色。逐渐形成我校的特色不仅是学校层面上的事,我们各教学单位也要琢磨自己单位的特色在哪里,如何才能办出特色的问题。
二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1.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一般指标8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三 评估工作当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在整体上把握好评估方案的要点。指标体系不是隔离的,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把握时,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从全局来分析,不要就事论事。
2.注意把握“三个符合度”。第一个符合度,指学校确定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人才全面发展和学校实情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自己定的目标要与社会的要求,与人才全面发展、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第二个符合度,是学校实际工作的态度与学校所确定的目标相符合。第三个符合度,指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学校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的程度。这三个符合度是制定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也是专家组进校考察一个学校的指导思想。学校自己根据社会的要求,人才发现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定位好后,看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定位是否一样,教学质量是否与定位一样。学校应以这样一个主导思想,从整体上来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规划将来。
3.要做好评估工作的全过程。评估工作的过程不是专家组进校的几天,学校的建设也不是在评估之前几个月,而是在整个一个很长的时期。学校的自评,专家组的进校考察,考察之后学校的整改,这是评估工作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被评学校要对照评估方案,总结学校教学工作的经验和特色,完善评估材料,写出自评报告和依据,迎接专家组进校考察。专家组进校考察不单是要给出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和学校一起总结教学工作的成绩,诊断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专家组考察完后,无论是什么结论,都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写出整改报告,落实整改工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使学校的建设、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要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学校在评建阶段投入资金,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硬件建设,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办学条件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与此同时要抓好这些硬件的使用和管理,要充分发挥硬件的作用和使用效率。专家组在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时,不仅要看学校的硬件条件如何,还要看用得怎么样,有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能认为硬件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专家组容易考察,而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学风等是软的,忽略了这些软件的建设。办好一所学校,硬件固然重要,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方案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是非常重视的,专家组对硬件有办法考察,对软件也是有办法来考察的。因此,学校在评建阶段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软件一起抓。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际上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哪一个方面没有对这次水平评估认识清楚,都会对学校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全校的所有师生员工全部投入进来,我们的评建工作才可能搞的更好一些,才可能取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