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教务处 发文字号:延大发〔2010〕1号 发文时间:2010年1月4日
各学院、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现就加强我校创新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转变创新教育观念、完善创新教育制度
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要不断转变创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教育教学观,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把创新教育观转化为全体教师、学生、干部的自觉行动,融汇贯穿于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逐步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制度,形成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等在内的创新教育制度体系。
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课程内容中。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加大精品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和实验课程建设力度,形成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切实改变“填鸭式”“强迫式”教学方式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彩和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不同学术观点或学科前沿问题开展研讨和探究,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进一步创新实习教学模式。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修订实习教学大纲,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确定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实习目标;根据专业实际,调整实习时间,为学生拓宽就业空间搭建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增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习教学模式,要大力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医合作,积极稳妥启动“实习就业直通车”工程,在部分专业试点推行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实习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要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要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革新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要逐步探索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
3、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工作。要广泛宣传,注重引导,在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通过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出一批较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4、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要依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学科竞赛,认真组织,精心实施,创新竞赛模式,加强赛程管理,保障竞赛条件,使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
5、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要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辐射功能,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提高活动品位,丰富活动形式,尤其是要提高课外活动的科技含量、创新含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要不断强化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严格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要不断创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提倡学生结合实习选题。要加大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保障。以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四、营造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大学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
要以“读·思·行—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完善读书内容,丰富读书形式,形成阅读活动的长效机制;组织、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文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以实验室(中心)和学生社团为主体,学校或院系提供课题(项目)和经费,以开放的形式接纳学生参加。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设计、制作、策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教师、学生、课程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要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等方面情况纳入考核学生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指标范围,制定考核办法。要注重考试的形成性、发展性评价的功能,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既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情况,更要考察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要调整考试内容,增加主观性、综合性试题,已使用题库、卷库的课程,其考试试卷应留出一定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更新的教学内容命题。要改进评分标准和方法,鼓励求异思维,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强调规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等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范围。
六、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素质
加强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自觉地将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培育和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加快知识更新,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条件;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深入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七、健全利于创新教育工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要根据创新教育的实际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活动按规范正常运行,尤其是加大创新教育等专项经费。要逐步完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创新教育的院系、教师和学生实行政策倾斜,凡定期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或承办并指导校级以上学科(科技)竞赛的院(系、部),给予适当补贴。对辅导学生竞赛等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成绩突出者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时优先考虑;设立创新教育研究项目,鼓励教师从事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对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中成绩优异者给予创新学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