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群燕 李荣昌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继续教育同样是“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重要德育阵地。延安大学积极探索符合继续教育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深化和巩固思政课教学效果,全方位提高继续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贡献力。
延安大学深入推进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评价模式4个维度实施改革,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教育新模式。
整合学校资源 建设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精品课程
延安大学利用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共党史专业的优秀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既涵盖6门国家、陕西省要求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建设了“延安精神概论”“红色经典导论”“国际友人在延安”“中国传统文化赏析”“延安大学校史校情”等学校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课程建设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建起融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外延伸、考试试题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激发和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网络课程的课堂管理 问题导入式讨论课的引入与实施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线上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线上教学由于受到在线教学平台软硬件、网络稳定性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这给教师的教学实施和学员的学习效果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延安大学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要求设置课堂讨论专栏。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围绕单元教学内容,阐释教学问题形成的基本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随后学员将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讨论内容以语音的形式现场提交。学员的讨论内容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教师通过以问题导向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员主体性的统一,有效提升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发挥地域优势 建设一批经典的延安精神现场教学课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突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让学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由于理论课程相对抽象且枯燥,为了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延安大学充分利用地处延安这一红色革命圣地的优势,打造一批延安精神现场教学课。这种现场教学方式,旨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让学员能够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延安大学不仅要求学员在现场学习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结合行业现实和专业背景,撰写与分享心得体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促使他们从“教与学”向“知与行”转变,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严格执行课程评价制度 形成可监控、可溯源、可评估的课程评价模式
延安大学在思想政治网络示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课程考核试题的审核,强化对考核过程的监控,保证课程考核的严肃性、公平性、公正性;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作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没有完成,不计算学员的网络学习任务;在讨论环节和现场教学环节,加强对讨论报告和心得体会的交流与检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可监控、可溯源、可评估的课程评价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模式对继续教育育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延安大学通过“四维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按照立德树人的预设方向和路径稳步前行,为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砥砺奋进。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6/11/content_64037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