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特别报道>正文
  特别报道  
一位三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优秀妇产科医生——我校附属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孙联珍访谈录
2021年05月17日  

特约记者     



  

孙联珍出生于1930年12月24日。1979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82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1983年再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年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6年再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9年9月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第三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第三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直到82岁高龄,孙联珍才光荣退休,离开工作岗位。

她扎根延安,为老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终身。她是一个热爱延安老区人民、献身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亲切热心、对同志谦虚诚恳的人。她仁爱精医,用爱和温暖托起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她以院为家,带领妇产科享誉全国。在医院同事和广大群众的心里,她被称为“陕北的林巧稚”,生命的天使,人民的好医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工作经历。

孙联珍:1955年从西北医学院毕业以后,分配到延安地区人民医院,然后到延长县医院工作,1956年4月我又回到了延安地区人民医院(延大附院的前身)工作。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延大附院工作?

孙联珍:我是建国后第一批大学生,当时我们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当时全班分配有50多个同学,其中两个分配到延安。今天分配,明天就走,没有任何怨言,就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没有啥考虑,很简单。我和我爱人武永乐当天分配到延安,第二天提上包包就到延安。

   记者:当时延大附院的环境和业务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孙联珍:当时我来的时候,医院共有100多人,住院部在花石砭,门诊就在现在的地方,分为大内科和大外科,院长是候书铭。大内科包括内科和小儿科,大外科包括妇产科和五官科。当时医院的情况很简陋。医院在花石砭有一台放射机,有一个图书馆,再有化验室,病理科没有。其他如病灶、职工营养灶都有。当时妇产科全科有14个人,有3个医生,主任叫范桂玲,河南郑州大学毕业,她后来回到了石家庄。科里面有四个助产士,再就是护士。有婴儿室、有产房,病房在花石砭有十几张床,占两个房子,两个窑洞,窑洞里面住四个病人。门诊一个医生,一个助产士。平时没有休息时间。助产士白天上班,晚上接生,有一天晚上助产士出去了,一直到早上没回来,把我怕得、急得,就在院子里转圈圈。不一会儿,助产士回来了。当时叫出诊就走,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一般的手术,包括取子宫、卵巢上的肿瘤都能做,再大一点的手术做不成。那时候在产科做个剖腹产,最简单的是古典式。那时候病人是免费的和半免、三分之一免费。一般就是产房接产的助产士,婴儿室的护士,这些人都是多面手,哪里需要到哪里去。连我们的护工都会接生。我们接生最多的时候产房两个推车都占满,还有一次在大办公桌子上接生。手术室有三间房子,也很简陋,平常做手术的时候,就打上煤气灯,亮一些,取暖的时候用的都是木炭。那时候很艰难,可是同学们同事们相处很好,外科常给妇产科手术帮忙。我们和外科是一个院,我们只占了四间房,外科的病人比较多,妇科的病人也很多,出诊的太多,接生的也很多,只要叫就去,大家都很高兴。

 记者:您在延大附院工作这么多年,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人或者事?

 孙联珍:抢救病人太多了,一天出诊就不停,吃饭有时候都顾不上,馍加个鸡蛋,边走边吃——出诊的太多,外边抢救病人的太多。记得有一次,在延长过去的地方,那里的人特别好,一个病人大出血,血流得人已经昏迷了,娃娃还没有出来,我们出去出诊带的化验人员和显微镜、带的手术室人员和手术器械,所有的 东西都要带了。在这种情况下,娃娃生出来肯定还要流血。我们是下午去的,路途遥远,离她村子很远的一位老乡来了,以为是打上灯笼看热闹了,这个庄子上给这个病人输血个个都抽了,那个看热闹的人来了,二话不说,也来抽血,一抽抽了400毫升,把这个病人的命救下了。平常我们都是抽200或者300毫升。我说赶快给输血的人熬点米汤喝一下,我觉得老乡太好了,连问都不问一句就来抽血,我感觉到延安的人确实是非常淳朴,确实是让人爱。这是我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记者:您觉得延大附院带给您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

 孙联珍:说起延大附院,我觉得,我们到这边来,是因为延安地区人民确实太好了,老区人民对我的教育可大了,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所以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

 记者:您觉得延大附院70年发展历程中,什么事情是没有改变的,却影响了一代代附院人的?

 孙联珍:延大附院人继承了老一辈革命优良传统,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白天黑夜我们顾不上吃顾不上睡,有时候就在床角角上躺上一会就好,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等到以后条件都好了,楼房盖起来了,人员也增多了,后边来的人员都是大学毕业的学生,但爱延安、爱附院的精神没有变,为附院争光的品质影响了一代代附院人。

 记者:您作为医院发展的老前辈,您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孙联珍: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好好学习。我们那时候,晚上抱上娃还要学习,第二天早上有手术,不管做过的手术还是没有做过的手术,都要学一遍。再就是面对当前的医患关系,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爱护病人,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和谐。我们那个时候给病人做了手术,病人就拿个鸡蛋,我记得可清楚了,有一个病人不生,来了后我给她检查后发现输卵管不通,我就给她疏通了输卵管,当月她就怀上了,等到娃娃会走了,一家人领着娃跑过来,娃说:“谢谢奶奶,谢谢奶奶!”我们从来都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不管啥时侯都为病人着想,即使医生护士还没吃了饭,她们都想着给病人赶快送上一碗面,没有说先顾自己,都是先顾病人。有些病人非常可怜,我们就把自己的粮票给了病人,让病人先到灶上买的吃了。那时候的感情都是那样。

 记者:您对新一代的附院人有哪些话要嘱托?

 孙联珍:学习是当紧的,现在科学发展这么快,新的东西太多,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把学习抓紧。一定要爱护病人,不管病人有钱没钱,都要一样对待,生人与熟人只要是病人一样对待。要爱护病人,要知道病人确实痛苦。看着延大附院越来越好,我心里就很高兴。


http://www.shidaicm.com/index.php/wap/product/4018.html

上一条:【抗疫文学】忽培元:啊延安延安——为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区抗疫战斗助威呐喊
下一条:知行合一守初心,丹心一片育桃李——记全国模范教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雷忻
关闭窗口

杨家岭校区:中国·陕西·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新城校区:中国·陕西·延安市新区公学北路1号
邮编:716000  E-Mail:ydxb@yau.edu.cn
电话:86-0911-2650002   86-0911-2650666
传真:86-0911-2650004  陕ICP备05011013号-1

微博平台
微博平台
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