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师德师风>正文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教书育人楷模韩琳
2019年09月09日  

根据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关于做好2019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的通知》(陕教师办〔201910号)精神,经各市(县、区)、各高校和有关单位逐级评选推荐,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我校马列学院韩琳教授被评为2019年度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1985年,韩琳老师入职延安大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3年,受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34年来,她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一、在教学上,勇挑重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坚持用延安红色文化教书育人

1. 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受到师生好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政治性强、涉及范围广、内容变化大、教育对象杂,担负着“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责任与使命。为了这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韩琳老师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认真阅读中、西方著名经典,广泛涉猎各学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综合知识素养,为成为一名政治强、视野宽、情怀深、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琳老师在走上教学岗位的34年里,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先后给文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等10多个学院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门等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4门等课程,连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韩琳老师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 年被评为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9年1月13日,一个“不下95斤不改网名”的同学给韩琳老师发来微信:“感谢老师这一学期对我三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里您是我见到的一位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很幸运遇到了您,大学需要更多您这样的老师”。这既是对她34年辛勤耕耘教学一线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学生对她教书育人工作的赞赏和褒奖。

2.突出教学特色,用延安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延安大学地处革命圣地,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局部执政13年,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而独特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按照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指导思想,韩琳老师突出教学特色,坚持用延安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她利用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的现场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到枣园、杨家岭、凤凰山、南泥湾、兰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如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让学生感悟党在延安时期创造的辉煌业绩;在凤凰山革命旧址讲解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和实践观;在枣园“为人民服务”演讲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史观,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述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著作;在南泥湾革命旧址讲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2013年,韩琳老师主持的 “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育人模式”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高等学校红色文化‘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3.注重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众所周知,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对象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们获取信息渠道多、主体意识强,对单一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是抗拒的。为了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向“师生互动解疑释惑”的转变,韩琳老师在教学改革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她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联系学生关注的话题,在课堂上引入提问式、辩论式、讨论式、演讲式等方式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师生信息输入输出的回流过程,气氛活跃,生动直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探索性,提高了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2011 年,韩琳老师被评为延安大学教学名师。

A18A

韩琳老师的讨论课


二、在科研上,勇于创新,努力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书育人

1.潜心研究,科研成绩喜人

韩琳老师一直潜心研究学术,取得丰硕成果。她主编和合著《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14年)《延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年)等著作7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等论文1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3篇,C刊7篇,核心期刊1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2篇,《新华文摘》摘登2篇(次);《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5项成果,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厅等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研究”、教育部“择优推广”培养项目“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方法”、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各类项目10余项。

2.科研教学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教学始终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韩琳老师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秉承革命传统 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延安大学立德树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延大思政课 红色第二课堂》《延安大学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功效》等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文章分别被“中国校长网”“教育厅网站”“凤凰网”“陕西传媒网”“今日头条”“教育频道”等多家网站转载,影响广泛。

科研促进教学,还表现在韩琳老师善于从教学中遴选科研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深化教学内容。为了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韩琳老师主持申报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研究”;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她主持申报了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为了推广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经验,她主持申报了教育部“择优推广”培育项目“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方法”。这些项目的获批及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推广红色文化现场教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FF4A

韩琳老师现场教学课


三、在行政上,乐与奉献,积极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使学院教书育人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韩琳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实实在在的教学科研业绩,使她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也赢得了学校党组织的信任。从1999年开始,她先后担任社科部直属支部书记等职。2006—2013年,她担任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职务,在院长岗位任职的8年里,她乐于奉献,持续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教学上,组织申报并建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陕西省精品课程;《红色文化显特色 延安精神铸校魂》等4项成果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和2009年的陕西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学院均获优秀等级。

在科研上,组织申报《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各类课题35项。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权威、C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登或复印。学院教师出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研究》等专著30余部。

在学科建设上,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申报成功。2009年,“延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被确定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韩琳老师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带领学术骨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2016年,在全国第三、四次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均名列全校第一。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陕西省遴选为延安大学的唯一一个“一流学科”,这也是对她学科建设工作的再次认可。

CA98

韩琳老师主持学科规划论证会


在韩琳老师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8年,获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011年,学院女职工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岗”。





上一条:师德师风 |巾帼建功标兵孟亚玲
下一条:师德师风 | 全国模范教师雷忻
关闭窗口

杨家岭校区:中国·陕西·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新城校区:中国·陕西·延安市新区公学北路1号
邮编:716000  E-Mail:ydxb@yau.edu.cn
电话:86-0911-2650002   86-0911-2650666
传真:86-0911-2650004  陕ICP备05011013号-1

微博平台
微博平台
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