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大学文化建设方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学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集中展示,是大学存在价值和个性特征的体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学校重要批示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打造体现延大精神、彰显延大特色的大学文化,激发和增强全体延大人爱校、荣校、兴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精神,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支点,提高师生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完成强特色阶段目标任务的重要力量源泉,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建设既传承红色基因、又具有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丰厚滋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大学文化的政治属性,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课内外教学政治纪律,严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确保学校文化领域成为党领导下的坚强阵地。
2.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紧盯师生学习、工作、生活需求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善需求侧管理,努力提升师生文明程度。
3.坚持用延安精神涵养大学文化。把延安精神作为办学之根、育人之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贯穿到大学文化建设全过程,用延安精神涵养高品质大学文化。
4.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与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相适应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着眼国家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战略目标,经过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师生人心,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浸润心灵,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学文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大学文化景观体系更加完善,大学文化品牌活动更富特色,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学校红色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凝聚力广泛增强,师生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更加彰显,引领区域社会思潮和文化风尚能力实现新提升,力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2.主要目标
——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特色更加鲜明。整合资源,不断挖掘、凝练和拓展以延安精神育人为特色的延安大学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体系。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立志服务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更加坚定,延安精神特质内化为行为规范;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进一步树牢,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不断强化,用延安精神干事创业成为履职思想基础,
——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成熟定型。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和完善以《延安大学章程》为基本遵循,以“一章八制”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成熟定型,大学制度文化培育渐趋优良。
——学术氛围更加浓郁。教授治学的制度机制基本形成,教师的科研意识、学术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全校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科研、个个归属团队、校内协作有序、校外合力竞争、校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的大科研格局形成,产出更多高水平创新性重大科研成果,获得更高级别科研奖项,形成更具全国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延安精神研究、中共延安十三年史研究、延安时期文艺研究、陕北地域文化研究和能源化工、生态学、医学等领域研究能力和水平实现新提升,为区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库支持和科技支撑。
——校园文化特色更加彰显。进一步提升以延安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研究、教育、培训的辐射力,延安精神传承、创新和弘扬成为全国高地;新校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达到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红色校园、智慧校园标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环境氛围浓厚;对接区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要求,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四、任务举措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凝练形成延安大学精神文化理念体系。进一步强化延安大学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中心地位,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不断提炼延安大学精神文化内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在精神理念,确立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办学理念体系。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过程,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在党和国家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及特色实践育人活动,坚持每周一升国旗,重大会议、活动唱国歌,打造常态化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平台。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学院党委、教务处、学工部、团委
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程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文明单位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校园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学院党委、教务处、学工部、教师工作部、团委
4.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重要批示精神入脑入心。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强特色”发展阶段的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持续重温、反复学习、更深领悟、对标看齐。每年举办贯彻落实批示精神系列纪念活动,把批示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各方面,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凝聚师生新时代追赶超越共识,汇聚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的精神力量,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延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二)制度文化建设
1.强化制度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依法治校理念,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纪必严、违章必究的良好制度氛围。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强化制度的公平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成熟的工作实践及时固化为制度成果。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滥用职权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2.完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以《延安大学章程》为基本遵循的“一章八制”制度框架,围绕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构建较为系统、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决策议事规则,不断提高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坚持教授治学,建立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体系,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术水平。完善教代会“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长效机制,学生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师生参与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建立学校、学院和部处领导与师生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保护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和问责追责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实施单位:研究生院、工会、统战部、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财务处、各学院党委
3.规范制度行为。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强化决策依据、决策程序、决策成果的科学性。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持续推进制度“废改立释”,定期整理和汇编学校及各单位的制度文件,确保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牵头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三)行为文化建设
1.引导师生提升文明程度。坚持把延安精神教育内化到师生日常行为。着眼规范公共行为,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公共活动中时刻注意树立延大人的良好形象,自信自尊自律,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态度谦逊、言语儒雅、举止大方、行为文明,引领社会风尚。着眼端正职业行为,规范校内不同类别人员的职业行为特征,提高职业行为素养。坚持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引导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严格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持“延安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学生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坚持用延安精神筑牢干部职工思想基础,引导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恪守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着眼树立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师生员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强化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提高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团委、工会、学工部、各学院党委
2.推动学术创新与繁荣。坚持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团结合作、创新引领的科研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研究管理、评价制度机制,提倡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支持学术创新,优化学术管理;加强专业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等阵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广大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创新开展好百场学术报告、延河论坛、杨家岭大讲堂、路遥学术讲坛等品牌活动;开展“百场学术大讲堂”、“延大学者社会行”等活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牵头单位:科研处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突出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传承好优秀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红色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大众化、品牌化、常态化,形成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品位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支持教职工文体社团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展演、竞赛活动,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健全学生社团指导、建设、管理制度机制,打造品牌社团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社团组织、社团活动对学生的“两个全覆盖”。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学工部、工会、团委、各学院党委
(四)物质文化建设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统筹红色基因、延大历史和现代风格,红色文化、黄土文化、校园文化,打造既有传统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统筹规划新校区和杨家岭校区的功能定位与整体布局,按阶段推进完善各类文化设施,构建校园标识系统,使两校区成为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环境优美温馨的大学校园。进一步加大新校区的人文化、园林化和现代化建设,立足学生成长成才与延安精神、地域文化有机统一,打造红色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现代校园。在保持老校区质朴厚重特征、新校区现代恢宏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两校区文化内涵的和谐统一,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发展规划处、基建处、新校区办、鲁艺学院、各学院党委
2.加强各类基地和展馆建设。加强各类国、省级教育基地和“泽东干部学院”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基地在传承红色文化、引领文化风尚、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建成延安大学新校区校史陈列馆、博物馆,改扩建路遥文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凸显延大辉煌历史、办学地位。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科研处、校长办公室、泽东干部学院、文学院党委
3.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加强礼堂、教室、场馆、会议室管理,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读书会、学术沙龙审批管理,确保正确方向和良好效果。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科研处、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图书馆、各学院党委
五、重点建设计划
(一)延安精神教育宣传践行
1.完善延安精神育人制度机制,健全师生延安精神育人考核评价体系,把延安精神与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大学治理相贯通,推动延安精神成为延大的立校之根、办学之魂。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组织部、教务处、学工部、教师工作部、各学院党委
2.深化实施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2.0版,进一步优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细化延安精神在课堂教学、体验教学、践行活动等环节的标准要求,明确学生在入学到毕业阶段接受延安精神教育的工作流程,为延安精神特质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支持。
牵头单位:教务处、学工部
实施单位:各学院党委
3.“延安精神特质”舆论引导,制定“延安精神特质”20字释义解读规范,在校园内设置“延安精神特质”景观文化标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延安精神特质”宣传宣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年度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月、按季度制定计划并组织落实,形成时间不断线、活动相贯通、特色各呈现的延安精神实践教育格局。组织实施“延安精神特质”外宣工作,在国内外合作交流中统一宣传口径并固化宣传标识。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学院党委
4.“延安精神熔铸师魂”,在入职教育培训中把延安精神列为第一课,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等教育教学载体,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弘扬延安精神;深入挖掘新时代延安精神教育价值,对教师开展担当、奉献、创业精神教育,推动延安精神内化为延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印记和价值追求。
牵头单位:教师工作部
实施单位:各学院党委
(二)红色校史文化传承与弘扬
1.红色校训、校史、校歌”育人。丰富发展和规范新时代校训文化内涵释义;发挥校史馆、博物馆文化浸润功能,常态化开展以学习、传唱校史、校歌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增强校史文化育人功能。
牵头单位:校长办公室
实施单位: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各学院党委
2.加强校史馆建设,进一步加强不同历史时期校史史料、实物档案征集,丰富布展内容,提高校史文化资源供给。
牵头单位: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3.深入开展校史研究,纳入学校重大研究项目序列,设立研究基金,出版、汇编延安大学校史及相关资料,经过培育建设,推动延安大学史研究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显学。
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校史研究中心)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三)红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
1.坚持把延安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发挥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资源优势,依托《路遥传》《路遥与延安大学》《路遥的大学时代》和原创舞台剧《路遥的世界》等载体,深入挖掘“改革先锋”路遥典型事迹,组织开展新时代路遥文学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在平凡中奋斗,奋进新时代。审视和总结老鲁艺精神的思想精髓,打造“鲁艺精神薪火相传”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师生争做新时代鲁艺新传人。弘扬白求恩精神和红医精神,打造医学人文教育品牌。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鲁艺学院党委、文学院党委、医学院党委等
2.发挥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功能,打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以国家、省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依托,常态化推广民族歌剧《白毛女》、原创音乐舞蹈剧《延安》等系列“延大高雅艺术”活动项目。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团委、鲁艺学院党委、文学院党委
3.深入挖掘20世纪50年代老延大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先进典型的时代内涵,组织开展向侯明书、马霄等老师学习,建功立业新时代延大建设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热情。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教师工作部、计算机学院党委、医学院党委
4.实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推广计划,组织年度学院校园文化优秀成果评比表彰活动。深入推进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实施校园文化之旅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联谊交流活动,让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文化熏陶。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学工部、团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四)延大形象宣传展示推广
1.推进学校标识系统规范化建设。统一学校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旗、校歌以及学校名称、学校标准色和学校中英文标准字体;规范使用具有延安大学标识的各类指示牌、名片、PPT模版、办公用品、文化宣传材料、学校礼品、服装等;规范校内建筑物、道路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学校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
牵头单位:宣传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2.做好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编辑制作学校宣传册、影像宣传片等,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优化更新。设立校园开放日,建立校园志愿讲解员队伍和社会公众来校参观预约制度。加强对校报、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各种自办刊物及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等的规范管理。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定期举行媒体见面活动,加大在主流媒体上宣传学校的力度。开展校园网、新媒体评优促建活动,形成一批精品校园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拓展学校形象传播空间和平台。重视并组织好重大礼仪活动,加强对国家重大节日活动以及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先进表彰等学校重大庆典活动的统筹与组织,使重大礼仪活动成为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契机与平台。实施“延安大学荣誉授予”活动,评选和表彰为学校作出重要贡献的校友、社会人士、教师、职工、优秀在校学生,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激励、示范、引领作用。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工部、研究生院、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
(五)网络文化建设
1.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管理,建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技防体系。
牵头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2.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建立舆论危机预防应对机制,做好对重大活动、热点事件、热点问题的监控,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维护、预警防范与监控引导工作能力。
牵头单位:宣传部
3.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组织实施集官方网站、官方新媒体平台和各二级、三级新媒体平台建设为一体的校园融媒体矩阵建设,完善新媒体工作群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升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4.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落实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的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师生参加“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力作。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科研处、人事处、学工部、财务处
5.持续加强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圣地红网)、小红专等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扶持“圣地元素”“圣地熔炉”“圣地青马工程站”等体现延安精神底蕴的公众号发展。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学工部、团委、各学院党委
6.加强网络道德实践建设,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网络诚信教育,打造网络扶贫公益平台,推进网络志愿服务,着力提升师生网络文化素养。
牵头单位:宣传部
实施单位:各部门、各学院党委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大文化项目的论证、决策,指导、协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成立延安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校内外文化专家学者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完善制度建设。制订执行大学文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抓住重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人事工作,与校园建设工作等政策相配套,将文化建设纳入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之中,实现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三)落实资金保障。“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校园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建设;同时探索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文化建设资金的激励机制,确保文化建设可持续推进。
抄送:有关校领导。
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 2021年8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