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务虚会、工作部署会和“双代会”王亚杰书记和张金锁校长讲话精神以及会议有关要求,教务处本年度将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命题,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大功夫,力争有新突破。
(一)整合专业,凸显特色,加强专业链群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校地互动,服务老区,服务基层”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依据专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实施专业错位发展,推进分类建设。按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三大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同时,通过重点建设、改造巩固和减招停招等专业建设措施,将这一专业体系不断地完善优化,最终形成我校的特色化专业链群。
(二)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的总体原则,医学类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工程技术类和文科应用类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师教育类和基础类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性质和培养对象等的不同,采取“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的管理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在部分专业率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率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依托卓越医生计划项目积极探索“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生物科学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子,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大创项目、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软件工程专业试点探索“2+1+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转变理念,拓展思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以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一是将加强探索按学科大类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探索完善专业平台课+专业主干课+模块化选修课的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将压缩总课时和总学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更多时间;三是积极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好公共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四)重视实践,强化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做好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一是以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立项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抓手,扩大学生参与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二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依托资源,彰显特色,形成素质教育长效机制
为了有效落实“用延安精神资政育人”教育理念,学校继续依托两个基地,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开展校本特色文化素质教材建设工作,整合我校师资力量编写3-5部高质量、有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二是构建文化素质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打造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经典阅读优秀征文比赛、红色歌曲比赛、红色剧目展演等一系列特色化的文化素质实践活动。三是开展文化素质系列报告会,集中打造“路遥学术讲坛”和“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两个通识讲座系列,每年定期开展文化素质报告会3-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