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博士学位授权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推荐院校。
学校成立于1941年9月,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研究决定,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其后1943年至1944年,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延安大学。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延安大学大部分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办学,将新民主主义的新教育推向全国。延安大学留守院系于1947年3月辗转陕甘晋地区办学,并于1948年7月迁回延安恢复正规办学。1949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改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往西安办学。1953年3月,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所办班次分别归并于西北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党校、政法干校等西北地区院校。1958年9月,为适应陕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延安恢复重建延安大学,曾经奠基与播撒新型教育火种的延安大学,在中共中央旧址所在地杨家岭恢复办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建校88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同志亲自参加延安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66年4月,邓小平同志来延安视察工作期间,接见了学校师生代表。1998年9月10日,江泽民同志为延安大学建校60周年题词:“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2004年5月24日,胡锦涛同志对延安大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方面“共同支持办好延安大学”。2017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重要批示,“值此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长期以来,延安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和老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2022年9月,在学校建校8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学校致以亲切祝贺与问候。近年来,韩正、刘延东、孙春兰、刘国中等领导同志先后以来校视察、批示等方式表达对学校建设发展的亲切关怀。
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800余亩。现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11个学科门类;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等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音乐学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32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省部级创新团队;“低阶粘结性洗中煤热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等一批重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打造了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多个高端智库,多份咨政报告被省级领导批示,多项成果入选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高级职称700余人,二、三级教授4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55%。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4个;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学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项目获得者104人次。建有院士工作站7个、社科名家工作室3个,延安圣地英才和圣地名家人才项目获得者48人。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4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确立了“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体验活动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铸魂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延安精神育人格局。学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学生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评价学校毕业生:“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下得去、靠得住、用得上”。
学校先后与210多家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参与发起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三山一坡’高校联盟”“红医联盟”“长征沿线六校联盟”等,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合作成立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学校发挥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播“辐射源”作用,依托国省平台和学科专业优势,近年来面向省内外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锚定“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总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第七次党代会“1195”工作布局,以红色资源育人示范校、校地融合发展示范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示范校建设为牵引,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