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茹梦丹 核稿:刘国荣 编发:曹兴美
本网讯 去年以来,我校学术期刊中心加大约稿力度,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宣传,全方位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社科学报质量提升工程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我校学报事业“十三五规划”的“开门红”。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3篇被《文摘报》论点摘编,1篇被《中国组织人事报》转载并被多家官方网站转发。其中:何小勇的《当代中国转型发展期的风险识别》、武宏志的《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元素—论证技能》、李良栋的《政治学研究本土化的途径》、李惠的《启蒙·想象·理性—延安时期文艺理论的现代性诉求》、罗成雁的《写实主义戏剧“细节真实”的视觉机制及其悖论》、任晓林的《我国隐型府际关系的多样性特征与重构》、李贽的《延安时期党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索和认识》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张雪梅的《西北民盟民主经济思想探析—以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为例》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鹿平的《延安时期与新中国的关系—延安学研究的关键视域》、贺永泰的《党政关系视阈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党团(组)述论》、朗宁的《憨山德清对<庄子>“逍遥”义的佛学化诠释》被《文摘报》摘登;陈福荣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小时学习制度》被《中国组织人事报》转载后,先后被共产党员网、中国网、陕西党建网、广东省党员教育网、上海两新互动网等多家官方网站转发,反响很大。在2016年陕西省学报研究会开展的“四优”评比活动中,我校社科学报荣获“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学术期刊中心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编辑部”;刘国荣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学报优秀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