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处于育人工作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最前沿,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基本职责的主要组织者和践行者,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组工条例》)的规定,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的职责定位是学院的政治核心,方式是监督保证。近年来,化工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组工条例》、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和基本工作依据,努力把党建工作做实、做出成效,履行了政治引领、协调各方、参与决策、监督保证等作用,夯实了党在高校基层执政的基础,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院班子及成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自觉性。习近平指出:“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而强化理论武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学习。学院党委始终把班子及成员的学习放在首位,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结合党中央部署的四次集中的学习教育,先后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研学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卷,学习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了党章党规等,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做到了在先学、通学、精学基础上对班子成员的辅导。在学习中,做到了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自身提高与指导全体党员提高相结合。
二、加强班子建设,打造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头羊”。院党委高度重视班子建设,形成了一支执行校党委、行政决定、决策坚决,谋大事、促发展,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学院领导集体。党政联席会议的作用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业绩突出。在院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学院基本完成了每年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在某些方面年年有所突破。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院党委严把党员“入口关”,及时修订《化工学院党委关于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新党员质量;坚持对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党员民主评议及组织生活会的指导,确保支部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健全支委会,按照规定及时选配了“双带头人”为支部书记;注重在重大节点、毕业离校时的党员再教育工作;实施了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和化工卓越工程师、化学卓越教师班人生导师制度;持续不断推进“党员先锋宿舍”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师生党员在攻克科技难关、服务地方建设、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改项目、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中表现突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每年面向全体党员和教师召开两次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学术道德专题会议,利用院例会和党员集中学习时机,认真组织学习《准则》及新修订的《条例》《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反复强调,反复警示,使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五、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院党委开辟了化工电台,开设了《十九大精神你我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卷)、《梁家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栏目,邀请校领导及党建党史专家学者做直播,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新媒体将党的声音传播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把控学术报告、讲台、自媒体,让正能量成为学院的主旋律;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常年讲党课;组建了院学生新闻中心,及时传播了正能量,也锻炼了队伍;党委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宣传报道工作,逐条审阅各条新闻稿件,确保其政治性、真实性和及时性;组建了学生朗诵团和合唱团,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人生大讲堂》工作,每年邀请4—6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给学生作成长成才报告。
六、不断加强统战、工会、团委、学生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近年来,完成了院党外知识分子的调研工作,获批了校级统战课题,获得市优秀统战论文奖励,党外知识分子中1人荣获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1人担任组长完成了延安市四大河水质普查工作,1人成为延安市科技帮扶专家和陕西省安全生产专家;完善了院学生自管会体制机制,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工作稳步开展。
七、充分利用延安红色资源聚集优势,开辟“初心与使命”教育新途径。院党委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育人工作,着力推进红色精神教育常态化。近年来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吴起、志丹、照金、南梁、直罗镇、洛川、小河、枣林沟、神泉堡、杨家沟、川口渡口等地以及市内开展主题教育,寻找初心,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成效显著。(化工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