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丙琳 核稿:李建雄 编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樊代明院士在给附院培训时说过:检验科是临床医生的眼睛。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又把检验科医生从幕后推到了前台,在现代医学诊疗中检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场疫情中延大附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价值。
提前培训 方便就诊
春节前检验科召开了培训会,呼志西主任讲述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情况,要求科室人员随时待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室专门对急诊和门诊工作进行了再次安排和流程布置,以做好充分准备。科室启动应急排班,尽管处在春节假期,检验科的李红丽、杜娟花等多名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应急上班满足临床,方便患者就诊。
坚守一线 应对疫情
为应对疫情,呼志西主任和张瑞副主任坚持到一线指导工作。春节期间一直忙碌在一线,领取物资,协调工作,他一直稳定的血压也开始波动。从腊月28开始他就一直坚守在科室,为了满足消毒的需要,他动员同事把自家浇花的喷壶拿来用于喷洒消毒,他把库房中2004年SRAS时的防护服找了出来,16年过去了,这些衣服竟然保护得很完好,在开始防疫物资严重短缺时对保护工作人员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保证每天急诊工作人员能做好防护,他联系进行洗涤消毒,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他同科室管理院感的屈玲和郑莹莹等同志放弃休息认真编制检验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流程和生物安全防护细则。为了保障医院早日正常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他在医院协调联系供货商及时发货,为实验室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实验初期他不顾个人安危转运高危人群样本,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很多同志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积极工作,为延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舍身忘我 默默奉献
春节期间检验科基因检测组组长杜伟平匆匆离家,道别家里的4位老人、2个年幼的孩子和同样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妻子匆匆回到了延安。在火车上就和主任沟通如何对小组6名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培训。回到医院以后在院领导、医务部、卫生耗材科和检验科呼志西主任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一下午就准备好了检测防护所需的所有物品和实验室用品,请来医院感染办的专家进行防护服穿脱的培训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医疗废物的处理。组织人员进行SOP文件的编写、仪器的调试,有条不紊地完成了预实验,为正式检测做好了准备。加班完成了省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资料上报,从大年初七开始连续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严密的防护在他脸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每天下午2点开始的实验要到8点左右才能结束,为了避免离开实验室上厕所,他白天几乎不喝水。2月15日早上他家里突发情况,有过脑梗病史的父亲突然四肢无法活动,不能说话。挂断妻子打来的电话他心急如焚,突然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然而面对这突发的状况他没有回家,让家人陪护老父亲住院,他依旧坚守在工作一线。一直坚持在做实验,面对感染风险他义无反顾,冲锋陷阵。
这就是附院的检验人,他们可能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是妻子……,但是正如他们所说的一样,此时此刻他们都是医生,都是“防疫战士”,所有人都坚信这场阻击战一定会取得胜利,为了这场战“疫”的胜利他们依旧在默默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