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姬文文 核稿:谭虎娃 编发:党委宣传部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及学校党委、行政相关部署和要求,坚持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相关防疫要求,积极谋划,全面部署,根据学校具体工作要求,成立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和带头示范下,行政人员和学生干部全面积极参与,大家迅速从休假进入“备战”,从“面对面”到“键对键”,迅速实现了41名教职工和130名硕士研究生的网格化管理。
二是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和学院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尤其是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行为。学院在包干到人的做法中,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打破按照教研室、导师组的划分方法,而是根据湖北、其他外省、陕西除延安外的地市和延安四个类型将教师进行划分,并让学院主要负责人重点联系身在外省和湖北省的教师。
三是严格遵守中省市及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领会精神,吃透要求,准确填报相关数据。学院班子始终认为,数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学校对疫情的正确研判,直接影响着学院防疫工作在教职工中可信度问题,所以从疫情暴发以来,对上报材料实行逐级审批,个人负责,从而做到了及时、准确,零失误。
二、加强宣传引导,凝聚信心力量
一是保证上下贯通,让有关要求、举措第一时间传达到学院每一位师生,从而增强透明度,有效增强自信心,防止信谣传谣。这次疫情期间,不乏谣言四起,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于对体制、理论的不自信。对此,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理论优势,不断就学校、学院每一位教师的状况进行通报,增强透明度。
二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利用好网络这块高地及时有效地开展立体、鲜活、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通过学院微信群、圣地青马工程公众号、学院年级微信群、班干部微信群等多媒体平台多形式地向全体学生宣传疫情情况、防控措施、学校要求等50余次,呼吁全院师生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共同战“疫”,最终打赢这场阻击战。
三是在学生工作中,要求党员、团员挺在前面,真正做好了表率工作。研究生党支部的13名党员主动出击、自发组织,带着40余名积极分子按照分组每天定时向学院微信公众号“圣地青马工程站”推送一篇防疫文章,切实提高了学院师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意识和自觉性。截止目前已有32名学生党员团员通过各类渠道累计向武汉地区捐款2862元,1名同学报名参加府谷县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志愿者,1名同学参与清涧县疫情防控华顿酒店隔离区。
三、科学应对疫情,谋划学院发展
一是面对疫情站位要高,要清楚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责任。但是面对疫情,决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不盲从,不恐慌,不囤物,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决按照学校各项部署来开展活动,为防疫工作不添乱,少添乱,传递正能量。
二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坚持防疫和工作两不误。为进一步扎实推进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着力提升申报质量和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校内外专家线上论证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过线上论证形式,一方面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和安排,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本子的质量,真正做到了防疫和论证工作两不误。
三是积极谋划开学之后的工作,决不让疫情影响学院2020年的重点任务。在防疫期间,学院组织新学期有课老师开展网上思政课教学技能培训和备课活动、制定了学生返校的预备方案,通过圣地青马工程公众号先后推送了《遴选组建“玉章英才实验班”的通知》和《2020年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硕士和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同中国社科院非洲研究所协商了战略合作协议和2020年的合作细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