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永平 核稿:李建雄 编发:党委宣传部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医护人员们正直面一场严峻的战役。这场战役没有硝烟弥漫,却需要前赴后继;没有枪林弹雨,却需要无所畏惧。他们身处疫区,不惧个人安危;他们冲锋在前,并不是想成为什么英雄。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努力,早日打赢这场阻击战,让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里的乡亲父老,不受病痛的折磨。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护士长崔莉同志,就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位“逆行者”。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主动请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汉告急!在危急时刻,附属医院下发了支援一线的倡议书,800余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在“请战书”上写下一条条滚烫的话语: “我报名”“我可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签名、一个个红色的手印,都是医护人员“以命相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决心,崔莉同志也毅然写下了请战书,主动联系科主任、院领导,积极请求前往武汉参战。陕西省的第二批、第三批援鄂名单中附属医院派出8名同志出征,其中在附属医院首批派往武汉支援时,她就又一次积极申请,终于如愿以偿,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她就告诉了丈夫要去武汉的消息。她的丈夫是延安市畜牧局的一名干部,他说:“得知老婆被选派为援鄂医疗队成员时,我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只对老婆回了一句,不要害怕,自己做好防护!而老婆却反过来安慰我。我也知道,这次出征,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只盼天佑武汉,疫情尽快控制!”。有人说她“太傻了!都多大了,还要去一线拼命”。她却笑道:“救死扶伤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我本来是希望自己有机会去援藏,但仍然没有机会实现。现在新冠肺炎肆虐武汉,我已下定决心奔赴武汉,与同行们共同战斗,阻击病毒!为附属医院争光,为延安争光,帮助武汉人民渡过难关。”
2月2日,她作为陕西省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带着延安人民的重托,带着延安大学和附属医院的深情厚意,奔赴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她不畏艰险,挺身而出,逆行赴鄂,充分体现了白衣勇士“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品质,体现了附属医院的拼搏精神。
牢记使命 服从领导 听从指挥
崔莉同志一行抵达疫区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为使医护人员尽快适应疫情救治工作,同时强化个人防护能力,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随后接受了所在医院专家具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凭着扎实的护理技能,加之崔莉的勤学苦练,医疗队徐战磊组长把培训其他护理人员的重任委派与她。她立即对大家就“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防护服穿戴、院感防控等要领进行了反复强化培训,直到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院感防护技能。
忍痛割爱 为战病毒 剪掉长发
崔莉说: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都要洗澡,一头长发固然很美,但明显影响了洗澡和穿防护服的速度,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当自己站在镜子面前,想起年前刚去理发店染了喜欢的颜色,烫了喜欢的发型,现在要把它剪掉,多少有些心疼,但为了更好地隔离保护好自己,打赢这场阻击战,必须忍痛割爱,从“头”再来。
剪掉长卷发后的崔莉显得更加英姿飒爽。
践行初心 救死扶伤 冲锋陷阵
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崔莉于2月5日顺利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区的重症监护室工作,进入病区后,她立即投入到这场与死神搏斗的战斗中,抢救,抢救,抢救……在重症监护室里,紧急救治是常态。
在她的援鄂日记里,她写道:今天轮到我们组值班,早上7点半集合出发,现在的武汉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唯一人多的地方就是医院了,八点来到协和医院西区。进入工作区域后,大家很快换好防护服,满怀信心地进入了重症监护室。随即展开了紧张忙碌的工作,病区里的呼叫器不停地呼叫着,所有的医护人员来来回回穿梭着、忙碌着。这是重症隔离病房,所有患者的诊治及生活护理全要靠医护人员来完成,大家的护目镜里汗珠在镜框边缘荡来荡去,有时气短得不时得喘息,但没有人停歇,没有人抱怨,有的只是对患者的担心。上午十点在为一位重症患者做治疗时,发现该患者神志恍惚,嘴里传出了微弱的声音:我要找儿子,我要找儿子……,而且极不配合治疗。电话沟通了家属后,得知老人唯一的儿子在这次疫情中已不幸去世。其实对于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来说,心理上的辅导也很重要,因为心态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暗下决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老人振作起来对抗病魔。于是我一边给他喂水、喂药、喂饭,一边安慰他,我握住老人的手,安慰老人的情绪,鼓励老人,看到老人伤心难过的样子,我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经过悉心劝导,老人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开始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房间的另一位患者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实话,当时我很满足,觉得我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儿,很有成就感,真得是值!
付出总会有回报。崔莉说经过大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位情绪崩溃的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崔莉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自身防护非常重要,两层口罩、两层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自己好像与外界完全隔绝似的。额头和身上的汗顺着往下流,自己感觉很渴很渴,尤其是给患者接水送水的时候最难忍受,真想抱着暖瓶大喝几口。但为了节省资源,降低感染风险,大家都不喝水,尽量不去卫生间。在重症监护病区抗击疫情,护理难度比平时增加好几倍,一忙起来浑身是汗,衣服粘在身上特别难受。每天早上给病人抽血比平常困难得多,护目镜上有水雾,有时看不太清楚,她只能靠平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去摸血管,绑止血带,做到“一针准”。有时看不清采血管的刻度,她就让病人一起看着,共同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当笔者问她这次支援的感受时,她说:“来到这里,你会被身边的每一个人激励着、感动着,医护这个群体很平凡,也很普通,但在病毒肆虐的日子里,大家都能迎难而上,坚守职责,我也一样会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彰显了一位医者的初心、使命、责任与担当。
崔莉,女,民革党员,本科,副主任护理师,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护士长,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曾被评为医院首届“十佳护士”、优秀护士长、先进个人、优秀培训教师等,多次荣获新业务奖,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