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业智 封 杰 核稿:付 峰 王文东 编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3月2日,我校在认真落实中省有关政策精神,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经过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所有理论课程教学活动全面开启。
开学首日,学校在线开课225门,355门次,到岗教师235人,学习学生20362人次。课程中,111门次课程使用雨课堂平台,占开课总门次数的31.3%;39门次课程使用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占开课总门次数的11%;38门次课程使用腾讯会议,占开课总门次数的10.7%;29门次课程使用腾讯课堂,占开课总门次数的8.2%;28门次课程使用优慕课,占开课总门次数的7.9%;19门次课程使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占开课总门次数的5.4%;19门次课程使用中国大学MOOC,占开课总门次数的5.4%,剩余的课程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U校院、QQ语音、微信群等工具开展在线教学。课程中共计有226门次课程开展了直播教学,占开课总门次数的63.7%。全校约7000名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观看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学第一课。
一、精心安排部署,全力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在疫情暴发后,学校根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对在线教学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得以保障新学期第一天在线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部署平台,强化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训。疫情暴发以来,学校主动对接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等在线教学平台,开通了各个平台的SPOC混合式课程开课权限,对平台的学生、教师、课程等基础数据进行了对接,为在线教学全面开展打好平台基础。同时,学校组织了曹殿波、王璐、何进伟、张永芳、杨眉、霍婷婷、张瑞等7名在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线上教学临时教学团队,依托学校“混合式教学工作坊”在线交流平台,以“疫情防控下的在线教学技能培训”为主题,从2月7日至17日开展了9期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设计的直播培训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近两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培训之后,在校内分别建立了三个专题教研群,全天候为广大教师提供咨询与支持服务。
(二)制定方案,认真落实中省文件要求。在疫情暴发后,学校迅速制定了《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本科教学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生理论课程线上教学准备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安排部署本科教学工作和在线教学工作。同时,为保障在线教学顺畅进行,学校发布了《在线教学与学习测试开启:致即将开课的全体师生》的函件,制订并下发了《延安大学本科课程在线教学保障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强线上授课指导,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召开会议,确保开学首日教学顺利。为了保障教学顺畅运行,受张金锁书记委托,武忠远副校长于2月24日主持召开了开学准备工作会议,全面布署了开课工作。3月2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田伏虎、副校长武忠远、副校长杨伟宏在教务处、评估处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在线检查了各院系在线教学运行情况。之后,武忠远副校长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强调要加强在线教学期间教学服务和质量监控,确保在线教学顺利和保质保量。同时,教务处、评估处组织工作人员、教学督导团督导和各院系教学副院长,分成八个小组对全校的在线教学情况进行了线上检查。
二、教学活动不拘形式,注重教学实效
我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多样化,因此要求老师们在组织教学时不拘形式。老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多种网络平台,采取网络直播、翻转课堂、微信群、qq群在线互动、线下任务、线上辅导等多形式灵活开展教学,确保教学实效。学生们在“讨论区” 留言讨论,以“献花”“弹幕”等方式为老师们的在线教学点赞。
医学院王璐教授在前期教学中就一直使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学生们也都很熟悉王老师的“洋气”操作,首日第一课王璐老师按照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明确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评论区讨论热烈,教学效果良好。医学院此前面向全院教师开展了系列教学平台应用培训,培训效果突出,全院教师都能够熟练操作雨课堂平台,线上教学开展顺利。
历史系康华副教授采用腾讯课堂进行教学直播,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康华老师在课后也表达了她的感受:课程开始前还是有些担忧,担心平台卡顿,担心教学效果差,但是一节课后会发现,学生对于这种形式还是比较欢迎的,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很好地配合老师教学,互动积极,线上教学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达到教学效果。
石油学院青年教师李茜是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直播教学。在雨课堂平台她开始了第一次直播课,第一堂课围绕四个话题展开,即“疫情预警人”“疫情期间环保人在做什么”“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为什么重要”展开。课后,李老师分享了她的感受:在线教学是教师面对的新挑战,也是新契机,是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练兵,今天课堂上看到同学们认真听讲,主动学习,觉得前期自己的学习和准备都值得了!
三、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彰显延安精神育人特色
学校前期制定了《延安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全面推行课程思政,着力将延安精神、校史、校友资源有效融入到各类专业课堂教学中。建立了微信教学改革交流群、创立“课程思政论坛”微信公众号,即时交流共享课程思政改革讯息和课改心得体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党委书记张金锁教授向学生发出了《“疫”过天晴回延安 杨家岭下沐春风》的一封信,以图文方式向全体大学生讲解了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如何坚定信心听从指挥、如何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如何保持耐心提升自我,同学们很受鼓舞,纷纷给张书记回信答复。我校青年教师杨眉撰写的文章 “在线教学第一课,高校如何开启疫情下的课程思政”,从“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视角,为专业课老师们阐释了如何挖掘“疫情战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老师们深受启发。
四、在线教学监控到位,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开学第一天,校党委副书记田伏虎、副校长武忠远、副校长杨伟宏通过雨课堂、课堂派、腾讯课堂、超星等平台集中听取了医学院王璐的《系统解剖学》、物电学院李建新的《通信电子线路》、生科院陈国梁的《基因工程》、化工学院郭莉的《化工机械基础》、石油学院王建的《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教科院霍婷婷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医学院贺煜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等课程。其他校领导也通过各种形式检查了各自联系院系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各教学单位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开展专题研讨,针对不同性质课程制定任课教师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提问互动、过程监督、随堂测试、作业布置、出勤保障等各个教学环节规范。通过不断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的监管,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学督导团团长齐广才教授认为教师们课程准备扎实,前期教学测试充分,教学应急预案完整,教师们能够灵活应用各类教学平台。齐老师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借助这次时机,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的同时,灵活掌握在线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换。
首日开课,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和老师们紧密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7级学生周佳乐在上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之后说:线上教学体验很新鲜,虽然和老师隔着屏幕,但是没有距离感,课堂互动依旧很热烈,一节课下来感觉“电量”满满,期待老师的下一节课。数计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19级学生王雪婷今天上了《数据结构》这门课程,课后她说:对于知识学习上来说,这种形式挺好的,老师直播时候不懂的内容可以反复回看,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讨论区直接提问,老师都会及时回答,这一点甚至比在课堂上课都方便,自己平时的一些“疑难杂问”也都解决了。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9级学生柳筱涛上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后表示,作为工科生,很多课程都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疫情期间很多环节都实现不了,直播课能最大程度上弥补这种现状,老师可以演示给我们看,让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正式开学后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在线教学安排会议会场

教师在线教学

学生线上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