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翔 核稿:韩继明 编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1月21日钟南山院士宣布确定新冠肺炎人传人开始,医学院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坚决做好研究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及时研判解决临床医学“规培专硕’是否返校(院)”、研究生导师驰援武汉后的学生培养等医科特有问题;积极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着力于疫情下的研究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以下工作将疫情期间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实做细。
一、研判形势,紧急通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同时为各联合培养基地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一般在正月初六左右需返回医院进行科室轮转,疫情发生后,他们成为学校第一批面临返校问题的学生。1月23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九,在教育部尚未发布相关管理文件的情况下,医学院院长韩继明、常务副书记葛彬从防控疫情大局出发,高度重视、上下联动、迅速摸排,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科学研判,第一时间向全体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基地医院通知,发出“研究生原地不动,规培硕士不提前返校,所有学生返校需等学校通知”的统一指令,坚守住了“避免人员流动,疫情防控为首要任务”的第一道防线。
二、发动导师,保证学业进度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医学研究生寒假期间对疫情的防范意识并保证学业进度,紧紧抓住导师这一核心力量,2月10日,学院发出了通知,号召每一位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对研究生的关怀和学业指导,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懈怠,学生培养不放松”的要求”。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协调保卫处和公寓管理科从学生宿舍取出电脑及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料,由导师负责给同学寄回,发挥了特殊时期导师“教书育人”的最大力量。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组会
任课教师充分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云班课、微信、QQ等不同的软件进行网上直播授课,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应开课程35门次,实际开课35门次,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疫情期间杨彦玲教授组织神经生物学团队、赵菊梅教授组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导师组,通过网络会议手段积极指导研究生课程教学、文献汇报、开题报告、科研瓶颈及毕业论文写作等相关指导工作,坚持两周一次组会不因疫情而停止,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思想不掉队”的研究生培养要求。
四、顺利完成预答辩
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学校2月24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学和学位授予有关工作的通知》和3月2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生预答辩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学院向各下设院系和联合培养基地下发《关于做好我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生预答辩有关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做好预案工作。各院系、联合培养基地和专家组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组织预答辩,截至4月12日,全院165名同学全部完成预答辩。
五、安排部署研究生中期考核
根据研究生处《延安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学院向下设院系及联合培养基地下发《医学院关于做好2020年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通知》,并要求做好预案工作,要求5月20前完成考核工作,上报考核材料。
六、关注临床专硕住培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四证合一”的“医教协同”培养,受疫情的影响,无法在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各种临床能力培训,原定于上半年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审核和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也将会受到影响。一方面,学院保持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省住培中心密切沟通,及时关注政策变化,认真完成省住培中心的各类调查报告,实事求是反映我校学生现状;另一方面,与各学院及各医院保持良好信息沟通,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确保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关注。
七、召开专题会,密切注视学生动态。
3月13日,学院组织各单位分管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召开医学研究生开学前专题会议,按照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精神,带领各学院梳理了各自开课情况及存在问题,对疫情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落实。要求各学院聚焦学生学习成长,精心组织,精细服务,确保每门课程都有联系群、确保每位师生都传达到、确保每位学生都进群,逐门课程、逐一师生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