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我校校友梁相斌担任社长两年 新华出版社变化巨大

分享

发布时间:2021-02-24

记者:袁广斌


本网讯 今天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头版刊登了该报记者丁以绣采写的通讯《“领头羊”社长老梁》,介绍了我校优秀校友梁相斌担任社长两年来,新华出版社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8年12月,梁相斌任新华出版社社长,新一届社党委班子经过调研,重新确定了业务发展方向,仅用半年时间,就让连续亏损多年的新华出版社扭亏为盈,2019年实现经营性利润较2018年增长207%,2020年经营性利润较2019年增长172%。

2019年年底,新华出版社首次成为新华社考核优秀单位;2020年,《习近平的扶贫足迹》《决战决胜——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3种图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刷新了该社历史记录;出版社联合新华社湖北分社和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本色英雄张富清》,获评2019年度“中国好书”,成为新华出版社首次获得该奖的图书;除此之外,新华出版社员工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梁相斌是陕西合阳人,高中毕业后在家乡的田野和工地劳动,1979年考入我校中文系,毕业后当过教师和宣传干部,历任新华社陕西分社信息社社长,新华社新华财经深圳公司总编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湖北分社社长、北京分社社长等,现为新华出版社党组书记、社长,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社长,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美院客座教授、延安大学客座教授,《向早魃挑战的科学家》《高山流水》等文章被一些大中学校列为教材,《中西方新闻战》《秦人入楚记》《大武汉到底什么大》《大决战》《黄土忠魂》《岁月钩沉》《影响中国的480天一一毛泽东在东湖》《梁相斌高清原作油画》等著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油画《金猴望山》成为野生派油画代表作,党的十八大后出版的《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在党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十九大后出版的《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以中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等语种出版。

新华出版社两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梁相斌用“导”“道”“到”三个字,阐释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个字是“导”,即目标引导,奔向蓝海。作为出版社的“领头羊”,把羊群领到何处去,如何让羊吃上好草,明确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是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经过调研,梁相斌提出,新华版图书是新华社报道业务的重要延伸,是新华社深度报道的组成部分,要成为新华社履行“喉舌、耳目、智库”职责的特殊方式,成为新华社报道的二次传播平台,要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特色的精神食粮。于是,抓住明确职责定位这个“牛鼻子”,出版社党委凝聚出版社内外共识,推动新华版图书特别是主题图书出版进一步特色化、精品化。新华社党组充分肯定了新华出版社的职责定位,并在多个文件中予以明确,新华出版社发布书讯通稿流程更加便利高效,独特优势更加显现。目前,新华出版社上下逐步形成整合新华社报道资源发掘、出版优质图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治国理政新实践》《盛世大典——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等重点主题出版物出版过程中,新华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积极主动与新华社总编室、国内部、国际部、摄影部、图片集团等部门和各地方分社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探索和深化了以报道为线索、充分整合新华社资源出版图书的有效路径。

第二个字是“道”,即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求道者”,提出发扬学道、悟道、信道、布道、殉道的“五道”精神。梁相斌一再申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之“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以此为出发点,新华出版社高举旗帜,狠抓主题图书出版,主题出版重镇地位正在形成,而这也是出版社坚守的“正道”。为此,新华出版社专门成立第一工作室,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图书策划出版作为重中之重。《治国理政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通讯选》(一)(二)和《盛世大典——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主题图书的出版,获得主管部门积极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宣传主题,以及重大节点、时政热点和党员干部素养提升等,新华出版社坚持“用新闻思路”做主题出版,持续策划推出系列化、品牌化精品主题图书。在出版反映全民抗疫感人事迹的主题图书《众志成城,防疫抗疫》后,新华出版社又陆续推出《中国抗疫简史》《崇高使命——白衣战士武汉、湖北防疫抗疫纪实》《金银潭抗疫纪事》《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武汉战疫日记》等多种防疫抗疫主题图书。围绕脱贫攻坚重大宣传主题,出版《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扶贫第一书记》《触摸幸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重点图书。

第三个字是“到”。结合出版社实际,新华出版社党委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了以强化政治意识、筑牢政治根基为主要内容的“铸魂工程”以及“学找抓改促、治理庸懒散”主题活动,进一步坚守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红色基因,查找阻碍各部门发展的痛点难点。思想统一了,员工执行力和落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深耕主题出版的同时,2020年,新华出版社还策划推出了一批面向大众读者的时政观察类、引进版社科类、教育培训类、新闻传播类图书。特别是推出再版《穆青传》《新华社践行“四力”优秀作品选(2012-2018)》《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华社改革开放以来优秀作品选》《号角与战鼓——晋察冀战地记者》《智能时代:媒体重塑》等厚重之作,获得市场好评。新华版精品图书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增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治国理政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通讯选(一)(二)》

E787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盛世大典——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


我校校友、新华出版社社长梁相斌


2019年11月30日,梁相斌社长代表新华出版社向我校赠送图书《路遥与延安大学》,张金锁校长代表我校接受图书。

2004年5月,我校校报发表关于梁相斌的通讯《当代新闻战线的“狠透铁”》

【附】

“领头羊”社长老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丁以绣 发布时间:2021-02-24 08:52

□本报记者 丁以绣

梁相斌(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樊凡 摄


  新华出版社是新华社所属中央级综合出版社,年长些的读者对他们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图书至今仍记忆犹新,进入新世纪以后他们在读者中有些沉寂了,但近两年一些图书质量上乘,又引起大量读者的关注。

  2月3日,立春,北京是个暖阳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北京南城马连道的一间办公室采访了新华出版社社长梁相斌,请他谈谈其中的奥秘。老梁的一席话,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就是:要把羊儿带到有草的地方。你看,他这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领头羊”了吗?

  老梁大嗓门,一条陕西大汉,身材魁梧,生来就中气十足,再就是他心里确实有底气。连续两年,出版社经营性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多本主题图书成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刷新了出版社历史纪录。

  有时候数字不能说明啥,不过对于任何一个当事人,这样的数字还是能够说明点啥的。老梁接手时,出版社在新华社2018年年底的大社考核和职工收入排名中可是倒数。

  在汉语词汇中,新闻和出版经常连在一起,好像就是一码事儿。可是,两者真不是一码事儿,虽然不像隔行如隔山那样的“隔”,但毕竟是不同的领域和行当,它们的战线阵地、布局安排、工作方式、产品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老梁可不是搞出版出身的,他是一位老新闻人。担任出版社社长前,他历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湖北分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几乎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新闻圈,对出版有些接触,但是没有更深的交道,更没有主持过一家出版机构。怎么办呢?拿出搞新闻采访的绝活:调研。

  2019年年初,老梁深研出版政策,走访兄弟单位,分析图书市场走向,比对各种图书榜单,与单位职工谈心……这样一圈下来,老梁迅速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前出版社两个效益差的原因是“羊群”在沙漠上,当务之急是一定要把“羊群”带到有水草的地方去。

  老梁在调研中发现出版社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图书产品市场定位不准,与新华社职责游离,由此带来出版社人力资源和出版资源的“放空”。

  老梁坚定地认为,新华出版社是新华社所属的出版社,要围绕新华社的主责主业搞出版,离开了新华社的职责定位,发展就会走偏,既不能为新华社承担国家通讯社职责发挥作用,在发展战略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为国家舆论主阵地建设贡献力量,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新华社独特又丰富的资源,搏击出版市场。老梁一席话掷地有声:出版社要为履行新华社“喉舌、耳目、智库”职责服务,要为中央治国理政服务。具体目标就是推动新华版图书特别是主题图书成为“新华社报道业务的重要延伸”“新华社深度报道的组成部分”“新华社报道的二次传播平台”,成为新华社精品报道传得开、传得下去的“两传”平台。问题找到了,方向明确了,脉搏号准了,剩下的就是甩开膀子加油干!

  老梁与党委一班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挥动了三板斧。第一板斧是收缩战线,剪除枝蔓。这是从580多家出版社的“红海”走出重围、奔向主题突出的出版“蓝海”的必然选择。果断地砍了一个3000多万元的“擦边球”出版项目,老梁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第二板斧是重构运行架构,激发活力。他带领新一届党委班子迅速调整内部机构,建设企业文化,开展“学找抓改促、治理庸懒散”活动,带领出版社编辑人员积极主动与新华社总编室、国内部、国际部、摄影部、中国图片集团等部门和各地方分社建立工作对接机制。第三板斧是围绕新华社的主责主业深耕出版。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新华出版社的任务就是将新闻产品图书化,在更广的范围传播,在更长久的时间长河里传承。

  这样大动干戈,是不是要伤筋动骨?出版社如果被带到荒原上,大家喝西北风怎么办?

  记者采访了出版社的几位员工,想听听他们对老梁“主政”后大胆改革的想法。情景回放中有惊人一致的地方:多数人对积重难返,长期亏损的出版社并不看好。老梁上任前,骨干编辑在机构改革中已流失一半多,大家并不相信出版“高大上”的主题图书可以使出版社起死回生。

  看着窗外今年第一个春日的暖阳,老梁说着改革初期的两个编辑人员数字,神情依然凝重:接手时,编辑有二分之一调到总社的相关部门,实际编辑力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老梁,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梁,数十年新闻从业淬炼出他文化经营的准确判断力。他认准了,出版社主业只有围绕主责主业,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既会巩固主阵地,又能赢得大市场。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但是,老梁没有想到,评判结果会来得这样快。

  出版社2019年实现主业经营性利润比2018年度增长207%,2020年主业经营性利润比2019年增长172%。自2018年12月上任新华出版社社长以来,老梁与党委一班人带领职工仅用半年时间,就让长期亏损靠借钱发工资的新华出版社走上扭亏为盈的道路。

  2019年年底,新华出版社首次成为新华社考核优秀单位。2020年,《习近平的扶贫足迹》《决战决胜——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3种图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刷新了出版社历史纪录;联合新华社湖北分社和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本色英雄张富清》获评2019年度“中国好书”,成为新华出版社首次获得该奖的图书。

  还有老梁不愿意透露的是,出版社员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出版社多部优质图书在市场上也叫响了。《盛世大典——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一部全景式记录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要系列活动的图集。新华社的一位老同志退休前每次阅兵都参加报道,看到这本图书后非常激动,他先买了两本送给儿子和媳妇,随后又买了两本送给女儿女婿。他说,这本书充分记录和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希望后代珍惜并为之奋进。还有,反映张富清事迹的《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发行近40万册……

  老梁说:“路走对了,就不怕路远。”老梁这次“赌”对了!

  老梁把羊儿带到了水草丰美的地方,这就是“领头羊”社长梁相斌的故事。


上一条:我校5项科研成果荣获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下一条:我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荣获2020年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吕磊获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