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巍 核稿:张翔
本网讯 4月27日,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高峰论坛在浙江永嘉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理工大学和我校共同主办。论坛以“守好‘红色根脉’ 弘扬‘四千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助力共同富裕”为主题,共同探讨“四千精神”新时代内涵,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深入实施。校党委副书记陈华、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姚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原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国家旅游局红办)副主任胡呈军,国家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永嘉县副县长龚剑涧,永嘉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院长徐翔,中共温州市委原副秘书长、原政研室主任谢浩,中国延安学研究中心主任郭必选,南湖革命纪念馆党组成员、副馆长阚莹莹,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爱飞,两校学工部、校团委、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师生代表参加了高峰论坛。

龚剑涧、余爱飞分别代表永嘉县政府和红蜻蜓公司致欢迎辞。渠长根系统回顾了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的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就如何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工作阐释了工作理念和建议举措。
论坛现场举行了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实践中心、师资培育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网络传播中心授牌仪式。接收温州市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四县的8所中小学加入联盟,通过启动实施“山鹰”计划,建立了包括永嘉在内的五县红色文化联学联育机制,成立了五支研学实践团。我校学工部部长张翔、校团委书记刘江与其他与会嘉宾一起参加了授牌、授旗仪式,与浙江理工大学学工部和校团委联合开展相关活动达成了意向。论坛现场还进行了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省级一流课程展示和“红传铸魂”数字平台启动仪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昌硕小学校长龚妮娜、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小学副校长张万路代表联盟基地学校作了交流发言。
胡呈军代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讲话,他希望联盟能够把“四千精神”的研究与中国革命精神的系统研究结合起来,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传承、教育结合起来,以提升“四千精神”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姚珺和陈华代表两校为“延安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基地”揭牌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姚珺指出,浙江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浙江省牵头高校,要不断汇集并发挥校地红色文化协同育人优势,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真正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紧密融合起来,做到对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的谋划一盘棋、工作一体化、落实一张网,努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中注入更多精神力量。陈华指出,本次论坛是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浙江理工大学与延安大学共同发起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是将“红船”与“宝塔”以及更多红色资源相互连接的桥梁。希望联盟各方依托平台进一步优化红色资源整合,扩大主体、丰富内容,交流经验、互通资源,发挥优势、汇聚合力,积极探索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论坛后半程,举行了专家报告和交流研讨。谢浩、郭必选、阚莹莹分别作了题为《守好红色根脉弘扬四千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和《守好红色根脉,培育时代新人》的报告。
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由浙江理工大学与我校联合发起。目前已经在浙江、四川、陕西、重庆、新疆等地共建传承联盟基地40余个,旨在通过组织机构一体化、资源平台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实践教育一体化、校园文化一体化开展面向大中小不同学段青少年的思想引领、人格锻造和素质提升工作,探索创新东西南北中共建共享共育、各学段螺旋上升和环环相扣的“大思政课”模式。自2021年成立以来,联盟各方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多次被光明网等中省媒体关注和报道。
论坛活动期间,陈华带领张翔、刘江等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与温州市平阳县、永嘉县、龙港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到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龙港中学、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蒙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考察,介绍了我校的办学情况,向当地推介我校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