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郭必选马泽黄利荣张小兵先后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分享

发布时间:2010-11-27

 

作者:王 娟 付黛佳 刘飞轮 朱鹏东 编发: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27日


本网讯 近日,社科处联合政法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的部分专家、学者,为我校学生作了关于延安精神、路遥研究、人才培养和陕北文化方面的系列讲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11月22日下午,延安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延安精神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席郭必选教授,在玉章楼第五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的现代意义》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政法学院副院长张文生主持,2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郭必选教授从哲学文化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延安精神和延安学的关系以及延安学的学科定位,围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个方面,深入细致地诠释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指出延安精神是继“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精神的又一次变革与创新,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时代精神的集中显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郭必选教授寄语延大学子要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继承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释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11月20日晚,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路遥研究会副会长马泽,在玉章楼5103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路遥的人生与世界》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惠雁冰主持。我校100多位学生及部分教师聆听了讲座。报告会上,马泽教授指出,阅读路遥作品应当超越感性,而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来衡量。马泽教授从路遥的创作历程回顾、路遥研究简介、当下青年为何喜爱路遥以及路遥研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作家路遥及其作品的研究体会。他认为,尽管路遥辞世十多年了,但学术界仍然积极地关注着路遥及其作品。当谈到当下知识青年喜欢路遥的原因时,马泽教授指出,一方面因为当代青年可以在路遥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当代知识青年往往把路遥的作品当作“人生的教科书”来阅读,而把路遥当作精神导师来看待,更何况路遥的作品在体验苦难的同时,也蕴含着浓郁的感恩心态。报告会后,马泽教授认真回答了热心听众的提问,并与多位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11月19日下午,志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利荣,在我校第五阶梯教室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布权主持。黄利荣副县长从志丹县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社会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视角,提出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开创“做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报告分为志存高远,不懈追求;不断学习,注重积累,增强内涵;勇于实践,理顺知行关系;提高素养,提升境界四个部分。2010年5月,志丹县人民政府成为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志丹县县委书记祁玉江被聘任为公管学院的兼职教授,黄利荣副县长作为学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通过此次报告会,不仅使广大同学们增强了专业的认同感,而且也为学生们的自我定位与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1月19日晚,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小兵教授在玉章楼第七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题为《走进陕北——陕北历史文化漫谈》的学术报告。张小兵教授阐述了陕北的地理概念,以陕北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历史遗迹与生动的传说解说了陕北,让师生穿越时空,感受陕北的浑厚、博大与灿烂。他介绍了陕北民歌、秧歌、说书、剪纸、农民画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并以陕北文化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让师生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角再次认识了陕北。他把陕北文化概括为多元的、开放的、过渡的文化,并揭示陕北独特的地理风貌与文化形态所蕴含的深远魅力。报告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蓉主持。

 

 

 

上一条: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开展周末义务劳动 下一条:陕西省教育工会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