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高九江韩琳论文被《新华文摘》摘转

分享

发布时间:2010-09-18

 

作者:侯娟娟 核稿:张文生 编发: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0年9月18日


本网讯 我校政法学院高九江教授、马列学院韩琳教授发表在《理论探索》2010年第3期的论文《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摘转。摘转内容如下:

延安精神的四个主要方面

高九江、韩琳在《理论探索》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当时,“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被人们简称为“延安精神”,这就是它的最初表述。从内容来看,毛泽东实际上讲了延安精神的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即马列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这是从理想信念方面揭示了延安精神。二是“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完全没有主观主义”,这是从思想路线方面揭示了延安精神。三是“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丝毫消极态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从党的宗旨方面揭示了延安精神。四是“完全不怕困难”,“能够征服一切困难”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从工作作风方面揭示了延安精神。这四条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

 

上一条:我校举行2010年教改项目立项答辩会 下一条:西安创新学院迎新晚会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