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诗佳 核稿:王俊虎
本网讯 7月16日上午,第二期全国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研修班在延安开班,副校长付峰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研修活动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承办,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陕西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共同体(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延安新闻纪念馆协办。
参加开班仪式的有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米博华,延安大学副校长付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基地主任、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马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党子奇、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副院长白阳、延安新闻纪念馆副馆长李英翠等。
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各地23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骨干41名教师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胡栓教授主持。
付峰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在延安大学举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结合延安大学的办学史追根溯源,他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广播事业是在延安发展成熟起来的,延安新闻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红色新闻纪念馆,留存着丰富的新闻史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资料。而在1946年开办的延安大学新闻班,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李敷仁、陆定一、范长江等一大批知名新闻工作者都曾在这里授课。延安大学新闻班的开设在党史和新闻教育史中均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新时期,学校将以建设新闻学国家一流专业为契机,继续赓续红色血脉、广泛挖掘延安红色新闻资源的育人功能,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付峰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各位学者都能对延安、对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能有更真切地体会。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基地主任、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马凌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联席会议作了充分介绍。马凌强调,马新观教育为中国新闻教育培根铸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马新观教育的根本遵循,使调查研究成为马新观的基本方法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党子奇在发言中介绍了延安大学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延安精神和路遥文学精神为引领,竭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推动学院新闻学专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党子奇表示,延安大学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是学校利用红色新闻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路径和经验。
中国报业协会延安新闻培训学院副院长白阳表示,本期研修班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同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积极响应中央要求、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的一个重大举措。
延安新闻纪念馆副馆长提到,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地。近年来,延安新闻纪念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切实把革命旧址打造成生动课堂,从而使延安时期党的新闻思想和理论能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纪念馆在宣传教育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培训班班主任郭小良向大家介绍培训班课程安排及相关要求。郭小良表示,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专题研讨、调查研究、现场教学等模块,围绕“中国式新闻观”“党中央的延安十三年”“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与挑战”“党与党媒的延安成长”“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问题开展理论专题教学和现场体验教学。他希望通过学习,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开班仪式最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教学基地主任、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马凌为研修班班长刘强授予班旗。
2019年11月1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倡议,国内10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共同发起“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现更名为联席会议,这是国内首个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沟通机制。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创始联席单位。第一期马新观骨干教师研修班2021年在井冈山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