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 王亚杰
同志们:
这个会议经过上上下下认真准备,今天顺利召开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十年前开过一次,是2004年。十年后我们又开了一个这样的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始终应该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借今天这个会,我建议:既然重要而又重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从今年起要年年开,要下大力气持续抓下去,抓出显著成效来。
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奋战在学生工作战线上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刚才田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把我们十年来的学生工作做了回顾,概括了我们这些年成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当然也指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系统、很专业,我完全赞同。这次会议就是要在充分总结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并且贯彻好、实施好。围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次大会还将出台三项制度,都是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基础性支撑性的制度,请大家一定要认真研读,充分发表意见,积极贡献智慧。大家是这项重要工作实践的主体,最有资格为我们完善好这三个制度出谋划策。
下面我想就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着眼全球竞争的大背景、大趋势,切实增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问题。其中第一个面向,就是要面向世界。办好教育,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放眼世界。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教育如何面对和应对这个世界带给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挑战,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回答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促进国家间、民族间、知识信息、经济产业等几乎所有方面高度融合和渗透。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的概念,意识形态的概念,集团利益的概念,都在随时被模糊着,甚至在混淆着。近二十多年来,天下太平、和平竞争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种糊涂想法也反映到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就在昨天,美国总统到了日本,美国总统在出发前接受日本《读读新闻》专访时讲:中国的钓鱼岛(他们讲尖阁列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在二战以后,美国第一次对另外两个国家的主权争端,主动介入不留弹性,不留空间,也改变了美国历史上在主权争端上不选边不站队的做法,不保留外交空间和台阶。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美国遏制中国从闪烁其辞到悍然出手。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中国。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要遏制中国。因为他们认为,影响美国霸权,影响美国支配世界的最大潜在威胁是中国。对这个问题,我们再不要躲躲闪闪。外交官怎么讲,发言人怎么讲,那是另一回事,我们的心里要明白,要给我们的学生讲明白。作为大学,特别是高等学校,对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必须重温毛主席讲过的,“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首要问题。美国是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外部因素,中美的竞争甚至是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个事实大家都必须清楚,二十一世纪国与国的竞争,制度与制度的竞争,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竞争,国家利益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形势,面对我们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离复兴如此之近的情况,中国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基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些,还要能有效地应对这些。
再往前回顾一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9年,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是西方国家、西方国家集团从来没有忘记,只要有机会就要把中国搞倒,搞下去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不论形式和方法如何变,这个目标始终没有变。到9.11前期,美国小布什政府把美中关系定义为战略性竞争关系,修改了克林顿政府战略合作关系这样的界定,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将对华关系做了新的定位。好在出了9.11,非传统安全第一次冲击到了美国本土,第一次让美国感到如此的疼,如此的惊慌失措。从那以后,美国的战略做了一些调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打了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去解决美国非传统安全的燃眉之急。但他们的一只眼睛始终没有忘记盯着中国,没有忘记美国达成支配世界这个根本性目标的中国因素。所以,他们继而推动中东民主化进程,目的就是控制世界的油阀来支配世界。控制中东,也是控制中国经济,特别是能源命脉的关键一招。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白。
最近大家都在议论乌克兰事件。克里米亚半岛在一夜之间,被强行并入俄罗斯版图。我们看美国,对这样一个冷战后最大的地球政治事变,美国一开始就做出了战略妥协,采取不打仗、轻对抗的守势,甚至是好商量。当然制裁还是要有的。美国这是怎么了?这还是美国吗?可以说是“一反常态”。古人云:“反常必为妖”。美国如此做派,必然另有所图,包藏祸心,其实根子上还是中国因素。接下来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美国现在的国力,影响力,道德力都不足以支配他去发动两场国家战争,特别是与中俄两个大国的对抗。在这些个选项中,美国继续硬着头皮贯彻重返亚太战略,尽管俄罗斯看上去是现实威胁,挑战美国的权威和秩序,特别对其在欧洲的秩序、欧洲的利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威胁。但是,美国人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妥协,非常难得,非常值得我们警惕。说明美国的矛头仍在对准中国。
美国重返亚太,核心的目标是什么?遏制中国。遏制的方式两种:外部和内部。外部,拉帮结派,对中国进行群殴围堵,进行围剿,向中国挑起矛盾,考验中国的战略定力,分散中国的战略资源,影响中国的崛起进程。那么对中国内部的影响,就是对青年人的影响和争夺,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争夺。所以,我们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这样一个视野中,要看清楚当今世界,我们的战略对手和国家复兴这一根本目标的冲突点在哪里。所以,我们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要真正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课题中。某种意义讲,国歌上唱的并没过时,中华民族仍然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关头。这当然是一个发展的烦恼,崛起的困扰。但我们要有一个自信,只要中国人把自己的事办好,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好教育好,中国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我们一定要站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来认识我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美国现在培养的大学生、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英国培养的大学生、俄罗斯培养的大学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大家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同一个平台上。我们的大学生的责任感、胸怀、眼界、能力、素质、品行等,大家比一比,各自究竟怎么样?我们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围绕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目标方法必须明确,而且要可行可控。这个问题我不展开讲,大家一定要绷紧这根弦。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在这样一个险峻、严酷、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的形势下进行的。这就对我们这样一个队伍、对我们队伍的素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教育和管理好我们的学生
回到教育工作的本质。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很明确,两句话:一个叫合格的建设者;一个叫可靠的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主要指知识技能方面,也就是小平同志讲的“三个面向”的第二个面向——面向现代化的问题。国家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而且人才短缺,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中国每年培养700多万大学生,但一方面是就业难,一方面却是用人荒。说明大学毕业了,还不一定是用得上的人才。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问题,包括我们延安大学,都处在这样一个困惑之中。第二个要求:可靠的接班人。什么是可靠的接班人?首先他是爱国的。这些年,在国家认同和认知的问题上,有许多奇谈怪论和错误的认识。什么我爱国家,国家爱我吗;什么我的生活目标和国家有什么关系;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什么普世价值,如此等等。我们不禁要问,西方特别是美国,他们讲普世价值时,为什么从来是自己的利益,伤害的则是其它国家的人民,甚至是生命!美国炸南联盟,甚至炸了我们的大使馆,那么多失去鲜活生命的权利哪去了?美国打伊拉克,杀死了十几万伊拉克人民,他们的人权哪去了?分明是强盗逻辑!这些事实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国不强,家何以安?这一条美国人其实认识得最彻底。它给美国公民派发的护照上就赫然印着这样一段话: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美国!而这些奇谈怪论,究其源头,恰恰出自美国,以及一帮仰洋人鼻息的“公知”、“精英”。你们说可笑不!说明根本没有普世价值!即便讲一些公认的价值标准,那它的适用条件也是有国界的。国家利益,这个铁篱笆是不可逾越的。所以第一条,可靠的接班人,必须爱国。
大家注意到没有,香港这一年多很不平静。李柱铭,陈方安生(当过香港回归以后的政务司长)到美国,美国的副总统见了,美其名曰去借助民主力量来推进香港民主。我们都知道英国殖民了香港99年,在殖民地,国家丧失了主权,民主人权根本就是一个奢望。恰恰是这批人,殖民时代温顺的像绵羊,回归以后摇身一变成了“民主斗士”。如果这样的人(当然,李柱铭、程方安生是英国殖民教育下的产物,不是我们大陆培养出来的),在中国更多的话,中国真的就危险了。所以,我们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国主义,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的一条核心内容——爱国。第二,爱党。习近平同志讲:“修国史,修党史”。爱国主义的培养教育,爱党的教育,怎么实现,怎么完成,要从读国史、读党史完成,从学国史、学党史完成。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知史、懂史,才能正确的认识现实,有效地面向未来。世界几千年来的搏杀竞争,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手段——叫做“欲亡其国,先乱其史”。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这几年被很多人搅得乱七八糟,岳飞错了,秦桧倒是对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许多谬论甚至出现在大学讲堂上,出现在一些学者的著作中。所以许多方面需要正本清源。
在意识形态方面,培养青年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第一职责,就是解决好可靠接班人的问题。我们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这不是一个左和右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问题,是关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人才培养首先是政治倾向问题。政治倾向的核心是对国家对党和对人民态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的根本问题。那么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一个高中生进入延大,经过四年的培养,能够具有爱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人民,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容自信地走向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和目标。那我们又怎么样实现这么一个目标,贯彻好这样一个方针?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学工队伍提出的基本的素质要求和工作的规范要求,也有工作方法方面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我们的认识是明确的——叫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的方法就是抓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塑造。那么一个学生的“知、情、意、行”怎么样培养,怎么样塑造,如何培养一个人的“知、情、意、行”,用什么办法能提升他的认知,能增进他的情商,提升他的情怀,磨练他的意志,规范他的行为?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应该是专家。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知道工作的目标,还更应该掌握工作的方法。所以我要再次强调,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问题。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方法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各位的常修课,成为我们这支队伍的工作常态。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还非常薄弱。鉴于此,我们的学生工作会议,每年开一次,认真总结,认真检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持续提升。
总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关乎延大的未来,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可以犯迷糊,更不能是嘴上的功夫,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保证我们的培养质量达标、合格。
第三,加强我们这支队伍建设和改进工作的一些新举措
4
月
2
日
,赵正永书记在听取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汇报的时候,有个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这个讲话很重要,要作为这次会议的学习材料。赵书记明确要求,高校要按师生比1:200 这样一个比例来配备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那么我们现在的全校辅导员有多少呢?33人,这个比例大家可以做个简单计算。我们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有待提升,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更是需要长期抓,长期坚持不懈地抓。
学校党委和行政是高度重视我们这支队伍的建设。千条万条我们得想一条办法,使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要同步提升。我们可能一夜之间达不到这样的比例,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目标和规划,经过几年达到这个比例,这是量的概念。还有一个质的概念,今天出台的几项制度,主要是围绕我们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加强能力建设的一个引导。我们这支队伍的建设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形成这样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与世界各国的青年同台竞争、竞技,应该毫不逊色。我们检验一下,我们能做到吗?“师不高,弟子弱”,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我们每年要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真的要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成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去抓的,必须坚持标准,达到目标这样一个要求来推动。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达标,所以借此机会,我也想跟我们学生工作队伍的同志,讲几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加强学习的问题,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大家都要明白,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行家里手。首先我们的基本的知识储备要具备,要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等的知识做工作支撑。如果我们这方面的书都没看过,概念都不清楚,我们如何去塑造学生的“知、情、意、行”?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和培养学生?那叫盲人摸象,绝不可行。第二,我们从学校到我们自己,要做一个专业规划,辅导员这个工作,它是一个职业,是一个专业。专业要有学术性,职业要有规范性。所以大家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实际训练的方向,要向学术性、规范性看齐。最近教育部刚刚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提出了明确的学术和职业规范的要求。所以按照这样一个目标和思路。我们延安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有一个持续的、稳步地、有计划地、可以逐渐实现的目标体系。当然,我们也知道这项工作非常辛苦,非常辛劳,很难看出成绩,很难检验成效。那么,我们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大家更要体现其特点。所以这次这几项制度,特别是管理方面的制度,更多的体现正面的激励和引导,更多的要激励大家成就和成长的方面来,千万不要把这支队伍搞成一支匠人队伍,按条例、背规则。因为做人的工作一定是主动的,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爱心的综合体现。所以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培养,必须是激发内在的责任感,主动地、自觉地、奋发的去做好工作。
总之,我想通过我们这个会,对我们整个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我们学校整个的学生的培养工作,对我们办学目标的实现都有一个有力的推动。我想经过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那就能够形成延安大学的一整套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这样的办学特色,能够立得住,叫得响,有深远影响。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那么这样一个事业的实践主体,就是各位,就是我们这支学生工作队伍。
借此机会,也再次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辛劳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