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政法学院
本报讯 今年,政法学院根据学校安排,结合学院实际,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从“宣传动员、广泛参与;推崇典型、感召引领;主题活动、强化践行;养成教育、知行统一”四个方面入手,动员引领全体师生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活动,并通过多项举措巩固活动成果,让好的做法、好的榜样能够常态化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全院教师的教学科研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筑牢圆梦根基。
一、宣传动员、广泛参与。学院实行“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号召教师积极投入、多渠道动员广大同学参与实践”,并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案。学院领导班子利用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文件和史料,系统了解相关内容;号召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积极组织学习相关材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书面感言;通过学院团委微博、微信,班级QQ群、飞信等方式动员广大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通过学院网站、公告栏等平台发布通知、宣传活动、表彰典型。引导广泛参与、凝聚价值共识,有力推动了全院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紧张有序开展。
二、推崇典型、感召引领。第一,推出了学院在教育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科研业务能力突出、师德高尚、奉献育人,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优秀典型人物、教学能手,使他们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第二,以师生身边的感人事迹为抓手,润物细无声地激励、引导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拾金不昧代表,200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黑鹏杰;无私奉献典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马艺谋、赵传、刘州等同学;传递爱心好榜样,利用寒暑假通过学生社团去偏远乡村支教的龚嘉乐、韩亚峰、侯思思、马航天、王婉如、李焕琴、常莉悦等同学。这些都是诚信、友善的光辉写照,将他们的事迹传播出去,能够达到“朋辈教育”的效应。第三,严格做好学生“三好、优干等奖学金、先进班集体评选、入党推优”等工作,使学生中的学习标兵、先进典型带动班风、学风建设,打造文明、友善、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和学院温暖大家庭。第四,学院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献爱心,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院领导班子深入群众,走进师生,开展关爱活动,为学院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患脑梗塞的李芳莉同学捐款19356.8元。
三、主题活动、强化践行。第一,弘扬延安精神、立足专业特点、链接红色资源,充分打造培养师生“爱国、守法、敬业、文明”的革命教育实践基地,在张思德广场等革命旧址开发了《为人民服务》与中国共产党宗旨教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党员思想纯洁性建设教育”等8门体验式教学精品课程。第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延河辩论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参与系列主题活动,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了筑牢思想根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性和青年时期“这颗扣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决心“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立志接过祖国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与责任。
四、养成教育、知行统一。第一,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工作思路,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使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常态化。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月”、“学风建设月”、模拟法庭小组的“法律主题情景剧排演”、捷声法律大讲堂、树众和捷声学生奖学金评选等品牌活动;借助延安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的开展,深入社区举办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继续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工程,深入开展新生校规校纪校情学践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的管理、就业引导工作。第二,努力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师生的工作学习中,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内化于师生的言行中,达到知行统一,使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使广大青年学子成为“传递正能量、聚合向心力”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