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延安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回顾

分享

发布时间:2019-01-02

供稿:教务处    编发:党委宣传部


2018年,教务处、评估处和各院系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四工程一计划”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一、系统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对照《国标》和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了一流专业对标学习、建设情况检查和课程评估方案调研。划拨专项经费,从培养方案修订、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系统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主动联系省内高水平大学深入推进帮扶我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二、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进一步扩大卓越人才试点范围,增加了中学数学、化学、物理教师卓越人才、“清凉山班”卓越新闻人才、土木工程、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等9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展了第一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项检查,按照建设成效滚动支持后续建设经费。

三、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出台了《延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混合式重点项目、专题式和专业课程群三种方式立项了141门课改课程,建立了22个专业课程群,以此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新建了“先锋课栈”课程录制中心,组织了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1人获第八届全国医学(药)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讲课比赛二等奖,6名教师在陕西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3名教师在陕西省高等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

四、加强网络优质课程资源与特色教材建设

引进了907门网络课程,建设了《红色经典导论》《延安精神概论》等6门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为5门网络课程配备了课程助教,开展了6次网络见面课,抽选200名学生进行了线下考试。制定了《延安大学课程建设标准》,启动了课程评估工作。出版了校本特色教材1部,2部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五、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成立延安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李富春人工智能实验班。开设了7门创新创业课程, 3门课程入围2018年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获批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3500余名学生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金奖1项、国家级奖励139项,省级奖励295项,获奖总数较去年增加33.1%。

六、持续开展延安精神资政育人实践活动

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调研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为地方提供资政服务。2018年共设立169项资政育人项目,参与学生近5000人,已形成资政报告30余份。

七、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加强新专业紧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和校内创新创业共享平台建设,新建了18个实践教学基地。3个项目获批2018年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所医院获批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获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苏州敏行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医学设备与我校合作建设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曙光集团投入500万元的设备与我校合作建设大数据实验中心。

八、积极推动专业认证工作

发布了《延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和《延安大学临床教学基地评估实施方案》,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启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3个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制定了《延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通用指标体系(试行)》《延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准备工作。

九、注重教改研究与教学成果培育推广

探索与宜川中学和教学医院联合进行教改研究,立项建设了41项校级教改项目。获批陕西省学前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5项省级教改项目通过教育厅中期检查。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对教学成果进行培育指导,1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成果获一等奖,2项成果获二等奖。

十、加强本科生对外交流与研究生推免

选派30名优秀本科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学习,40余人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境外高校交流学习。推荐37人免试攻读全日制研究生,50人攻读我校“硕师计划”研究生。

十一、大力推进语言文字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开展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汉字书写与汉字应用知识大赛等活动,编写了《延安大学通识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读·思·行”—延安大学大学生经典阅读读书心得汇编》《青年学子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延安大学师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作品集》等资料,评选出了58名优秀作品创作者及2个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实践活动,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

十二、多措并举加强招生工作

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制度,暂停了7个专业招生,合并整合2个本科专业。采取优质生源地挂牌、教育博览会、招生咨询会、校园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多渠道立体化招生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学校被列入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生源质量大幅提升。

十三、提升教学保障和服务师生水平

全面升级了教务管理系统,简化了试卷印刷、教师调停课、学生缓考申请、学生请假,教室借用等审批流程,提升了服务师生水平。

十四、深入推进对口宜川教育扶贫工作

选派骨干教师对宜川县初级中学、城关小学、第一小学、第四幼儿园进行对口帮扶。依托陕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语言能力提升培训班项目,接收宜川县6名教师进行随班研修。派遣师范专业30名学生到宜川县初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践。设立专项教改,与宜川中学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上一条:教科院与西安尚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基地”签约仪式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