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2015年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四结合”成效显著

分享

发布时间:2015-12-22

作者:韩 琳   编发:兰天峨


本网讯  2015年,我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两个巩固”,强化“四个结合”,即理论武装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思政教育与特色优势相结合、培育核心价值观与开辟红色第二课堂相结合、坚守舆论阵地与平台搭建相结合,为将延安大学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一、理论武装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一)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一是2015年党委中心组共学习13次,其中集体学习5次;二是购买中心组学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讲本》《“三严三实”教育读本》《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学习资料200余套;三是组织印制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资料汇编》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共6300本;四是根据201510月底印发的《关于检查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的通知》和《关于检查“理论武装示范单位”工作情况的通知》,对各学院党委和理论武装示范单位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二级党委能够坚持中心组学习,理论武装示范单位能够较好地带动我校理论武装工作的发展。

(二)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一是邀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卢黎歌教授作题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博弈》的辅导报告;二是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司法厅戒毒局卫生后勤处副处长杨林作了题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法治陕西建设》辅导报告;三是邀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罗援作了题为《周边安全环境和软实力建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报告。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印发了《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二是印发了《延安大学省级文明校园动态化管理实施方案》;三是印发了《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四是印发了《延安大学校园宣传设施和宣传品管理暂行规定》和《延安大学关于建立信息制度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确保宣传思想工作有章可循。

二、思政教育与特色优势相结合

(一)思政教育体现特色优势。一是申报“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方法”项目被教育部社科司列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二是《延大思政课:红色第二课堂》在《光明日报》发表;三是组织开展了“延安大学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校园文化彰显特色优势。一是《路遥精神与青春同行——延安大学用“路遥精神”立德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二是探索推动广播台微信平台、圣地红网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推送具有学校特色的原创信息1000多条,阅读人数达到50万人,阅读量达到100多万次,先后2次荣登陕西省高校自媒体公众号影响力排名榜首。

(三)理论研究注重特色优势。一是《卡尔逊:为红区仗义执言》《延安整风精神浅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抗战期间延安的高等教育》《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彰显优势特色》《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倾力打造全国各级干部的“精神加油站”》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延安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培育核心价值观与开辟红色第二课堂相结合

(一)制定工作方案、营造浓郁氛围。一是校党委印发了《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延安大学关于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方案》,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二是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网和《延安大学报》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逸夫楼、学生教室、一大门等地方制作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横幅标语,在先锋广场和附中教学楼电子屏上滚动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开辟了红色第二课堂。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发挥了培育核心价值观教学优势;二是学工部举办首届辅导员“讲延安故事,育时代新人”的宣讲大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延安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三是为了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教务处和鲁艺学院联合举办了“鲁艺杯”红歌大赛;四是校团委举办了“祖国、社会、人民与我”大型演讲比赛,各学院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论赛、主题班会和学术沙龙等各类活动50余次。

(三)产出了理论研究成果。一是我校承办了全国第28届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2014)暨“延安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二是《中国教育报》和《陕西日报》先后发表了我校理论文章《红色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三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专著《文化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四、坚守舆论阵地与平台建设相结合

(一)坚守舆论阵地。充分运用校园官网、校报、新闻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积极宣传我校在“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工作的新鲜经验。全年共出版纸质版校报18期,电子校报18期,发布新闻1800多条,橱窗展板横幅宣传50次,增强了对内宣传的思想性、学术性、贴近性、可读性和吸引力。尤其是今年9月,石油学院青年教师王丽影的孩子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王丽影面对高额的治疗费无奈之下在微信圈里发出求助信,党委宣传部在看到王丽影微信的第一时间,就迅速编发了真挚感人的安慰和募捐微信,通过广播台公众号向校内外推送。学校有关部门、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迅速行动,短短4天就捐助治疗费近90万元。王丽影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她在致社会各界的感谢信中坚定地表示:“感谢我的单位延安大学,我的后半生一定要奉献给延安大学。”

(二)建成延安大学电视台。2015年第7次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延安大学电视台。20157月网络电视台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完成。2015年第10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聘用延安大学电视台台长。201510月底,电视台演播室改造及所需设备逐步到位,201511月初,延安大学电视台试播,目前试播视频新闻10余条。

(三)组建网络文化工作室。成立了延安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出台了《延安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实施方案》,按照“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块阵地,一片天空”建设思路,依靠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力量,创作输出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彰显了红色大学的文化品味。

 

上一条: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同一个寝室,同一个家”寝室文化节活动 下一条:鲁艺学院学生在陕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