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文学院举行《我从延安来》校友事迹分享会

分享

发布时间:2023-11-29

作者:李朝琴    核稿:党子奇


本网讯 11月28日下午,文学院在文学楼408举行《我从延安来》校友事迹分享会。院党委书记党子奇,辅导员、学生代表13人参加分享会,会议由辅导员李朝琴老师主持。

《我从延安来》这本书自发行以来广受关注,文院学子纷纷拜读。该书是延安大学校友总会从2021年起,以“新校友访老校友”的模式组成采访团,对优秀校友进行采访,收录20位校友的故事,是延安大学20多万校友砥砺奋斗的代表和缩影,他们身上闪耀着“延安精神特质”的光芒,对于青年学生领略延大人“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卓越精神,矢志奋斗创新、实现自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2023级专业硕士研究生伍屹阳表示,该书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现了各个领域的优秀校友们的成长经历、职业发展、人生感悟,从中能够体会到校友们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以阅读的方式回望优秀校友们走过的路,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理想信念,深刻体悟到人生不是一路坦途,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并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奋斗者,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开拓者,更是延安大学“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深刻践行者。

中文2023级本科学生韩娜娜表示,《我从延安来》这本书太大,大到它记叙了延安大学的各行各业的优秀前辈,包含了军事法学领域的“拓荒牛”,枝繁叶茂的“辣子苗”,“党的女儿”和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有心人”。这本书又太小,写不完他们的丰功伟绩,道不尽他们的无私奉献,装不下他们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但从这方寸笔墨中我得以窥见他们的开拓奉献、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应当从延安大学这个根上出发,沿着前辈的足迹,努力攀上树梢,眺望远方,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文2022级本科学生王静表示,在阅读了《我从延安来》之后,认识了很多优秀校友,有且认他乡作故乡的周维东,有军事法学领域的“拓荒牛”张山新,有第一个走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讲台的老师赵耀宏,20位优秀校友聚集于此书,是延安大学建校以来,在延安精神特质怀抱下的优秀学子。无数学子怀揣着梦想走进延大,带着“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信念走出延大,奔向四方,发光发热,我们应当紧跟着他们的脚步,不断奋进,谱写新时代的华章。

中文2022级本科学生郭焕云表示,读了《我从延安来》,深刻了解了很多延安大学优秀校友,他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作出了杰出贡献。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校友是军事法学领域的“拓荒牛”——国防大学军队司法工作系教授、大校张山新,他是一个普通的陕北农家子弟,他回忆延大记忆时讲,延安大学的老师们传承坚持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办学育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延大精神,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环境下,潜心教书育人的感人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播电视2023级专业硕士研究生邵佳豪表示,延安大学的荣光属于每一个延大人,而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也必将共同铸就延安大学的辉煌。老一辈延大人奋发有为,助力延安大学由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新时代的延大学子,我们必将传承老一辈延大人的风采,学习优秀校友精神,为个人事业与母校的辉煌贡献青春和力量。

文学院团委书记温鹏升表示,一批批优秀校友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他们迎着风破土而出,最终生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学习他们向上、向善的优秀品质,更应该将优秀校友的奋斗精神与延大“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延安精神充分结合,不断超越自我,从困苦中汲取宝贵的财富。

党子奇在总结时表示,该书是学校校友会用心之作,希望同学们深入研读,多交流、多思考,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积极发扬校友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青春年华不懈奋斗,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上一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参加第五届高等学校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并作报告 下一条:体育学院党委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