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璞玉 核稿:赵洁 编发:科研处
7月10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主办的“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二届全体大会暨 2015 年学术年会、863 计划 “心脑血管慢性损伤及急救指标等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课题进展汇报会”在长春隆重召开,全国知名医院的检验专业精英集聚一堂。东关分院院长王建清和附属医院副院长雷光星带队,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检验师、检验二科王兴宁主任和主管检验师李慧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为期三天,会议由863课题进展报告会和青年论坛两部分组成,在两个分会场同步进行。863课题进展报告会分会场,检验二科王兴宁主任代表课题组为大会做了题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的汇报,他以撰写的五篇论文题目为标题进行阐述,分别是《循环酶法测定Hcy试剂盒评价》、《不同采血管及不同存放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因素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他用流畅的语言对研究对象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进行逐个分析,获得在场专家的高度赞扬和与会同仁的阵阵掌声。在青年论坛分会场,附院检验二科主管检验师李慧借助精美的幻灯课件做了题为《不同采血管在不同存放条件下对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的影响》的论文报告,她从方法、材料、研究、过程、结果、结论五个部分为大家详细解读了针对不同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条件对循环酶法Hcy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在青年论坛的优秀论文评选中陕西省只有附院一家参与,李慧荣获该次评选的优秀论文奖。
2011年,附院经过认真准备积极努力,作为全国第一批唯一一家陕西省医院申请到了“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心脑血管慢性损伤及急救指标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课题编号:2011AA02A111)的子课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意义》。为了顺利研究该课题,附院检验科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雷光星副院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先后撰写并在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发表五篇学术论文,获得验收专家的一致好评,并顺利结题。
科研引领突破,荣誉见证辉煌。通过此次会议,体现出附院检验二科在科室建设、科研团队打造、设备投入等方面都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科研临床检验领域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