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刘蓉译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日前出版

分享

发布时间:2011-11-28

 

作者:张志云 审核:刘蓉 郭延飞  编发:社科处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历史文化学院刘蓉博士的译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原名为Mandarin & Missionary in Cathay,可直译为《官员与传教士在中国》。作者为Ernest F. Borst-Smith,F. R.G..S.,可译为欧内斯特·波尔斯特-史密斯,一位英国浸信会传教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Fellow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史密斯先生曾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在陕西传教达十二年之久,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延安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第一位在陕北定居的欧洲人,他的妻子是第一位在陕北定居的欧洲妇女,他的女儿是第一位在陕北出生的欧洲小孩。延安二道街原有的基督教堂就是在他的努力下于1914年11月1日正式建成并开张的。原书共268页,另有24幅珍贵历史照片和2张地图。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与延安有关的历史回顾,第二部分记述从1910年初到1911年底延安的有关情况,尤其详尽地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延安的各方表现,第三部分记述1913年到1914年底的延安,尤其是记述了辛亥革命后延安社会的变化情况。原书于1917年由英国伦敦的Seeley, Service & Co. Limited出版发行,原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该译本为国内首部中文译本。

该书的出版远早于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已知的第一部用英文向世界介绍延安的著作。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具体生动地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延安的革命活动,同时对于辛亥革命前后延安的社会状况和延安民众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记录和描述,时隔百年,书中所记述的许多内容,已经成了那个时代关于陕北的珍贵历史见证。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有关延安辛亥革命前后史料阙如的缺憾,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延安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万象,了解延安革命形势的积蓄和发展,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后来延安曾成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历史背景与渊源,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

该译著是刘蓉承担的延安市政协横向课题成果。在项目结题评审会上,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译著表达准确,语言流畅优美,是一部高水准的译著;译者为原书所作的大量注释,极大提高了该译著的史料价值,最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读者理解原书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这部文献的翻译面世,对于我们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社会状况,意义十分重大。

上一条:刘蓉译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日前出版 下一条:刘蓉译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日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