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云 核稿:刘蓉 编发:社科处 发布日期:2013年9月10日
9月9日晚,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震中教授在第五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古代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我校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小兵主持。
王教授的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诠释了文明与国家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分析文明起源研究的传统文明观的可操作性和局限性。其次,探讨了国家形成的标志。王教授认为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使用恩格斯的观点即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这两个标志存在局限性,主张将国家形成的标志修正为:一是阶级或阶层、等级的存在;二是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再次,探讨了国家起源及其早起发展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王教授分析了摩尔根等人的“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说以及塞维斯等人的“酋邦”理论的内容及其局限性,采用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文明与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以及国家形态演进的“邦国—王国—帝国”说和“夏商周三代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最后,王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一些问题。
该报告为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系列报告之一,由研究生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