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延大

首页 > 媒体延大 > 正文

媒体延大

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强“磁场”

分享

发布时间:2022-04-2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刘小淼     发布日期:2022年4月1日



在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琳的手机里,一直保留着这么一条微信:“感谢老师对我三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里您是我见到的一位既教书又育人的好老师。很幸运遇到了您,大学需要更多您这样的老师”。

这是韩琳的一位学生在毕业以后发来的微信。韩琳说,像这样在毕业以后和她一直保持联系的学生还有很多。即使毕业有年,但是许多学生依然愿意和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韩琳从延安大学毕业,此后一直在母校任教。37年来,她坚持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在理论教学中讲透理想信念,在现场教学中讲深信仰力量,用言传身教引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同学们称赞她是一位“政治强、视野宽、情怀深、人格正”的好老师。

图片说明:韩琳教授在延安革命旧址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延安大学地处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在这里孕育出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长期以来,延安大学坚持把延安精神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魂,塑造出一批批像韩琳这样“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承者,他们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延安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塑造,得益于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涵养高尚师德

延安大学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深刻了解延安红色文化、延安革命旧址蕴含的历史底蕴,深刻认识延安大学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增强教师对延安精神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图片说明:延安大学新进教师参观红色校史馆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万俊老师是近年新引进的优秀博士。他说,来到延安大学,立即被学校浓郁的红色历史文化氛围所感染,身处一个优秀的集体,做一切有益于学生的事,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我愿意为教师这份光荣的事业付出的全部心血。

“延安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培育,得益于坚持思想建设与专业提升双驱发展

为了引导教师把延安精神自觉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延安大学探索构建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延安精神资政育人工程”等教育教学载体,把红色文化教育优势不断转化为教学科研工作效能。经过长期培育,延安精神已经内化为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印记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说明:延安大学建设的延安时期红色数字研究平台,实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报刊的数字化保存、传承与挖掘利用

曾获得“陕西青年科技奖”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王秀康,2015年5月辞去央企的工作应聘来到延安大学。来到延安后,王秀康立即投入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的水肥高效利用研究中,他每年都带着学生深入陕北马铃薯种植各区县采集土样,还在学校周围种了三块玉米试验田。他说,受到延安精神的感召和滋养,他的心愿是为陕北革命老区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培育,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的滋养

延安大学积极构建以延安精神为特色的师德培育体系,组织开展“茗约兰蕙”“名师引领”“与青年教师共话”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师德传承活动,以典型事例和先进理论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校内各学院还形成了具有不同学院特色的师德教育品牌活动,比如外语学院传承布里几德•克阿女士捐资助教精神,医学院弘扬老院长马霄捐献遗体的大爱精神,计算机学院学习弘扬老一代教师侯明书无私奉献的“醇儒”情怀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力量和感召力,为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图片说明:青年教师参观延安大学老一代教师自印教材实物

这些教材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既无统一教材,又无现代化印刷设备的情况下,由教师们自编自印的,充分展现了老一代教师努力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高尚的师道情操。

在延安大学校园内,校园标识景观、文化长廊等“微空间”设计处处凸显出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教育元素。学校图书馆还建有延安红色文化专用资料室,藏有大量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中华》《新中华报》以及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并且还有《红色档案》等红色文化图书三万余册,为广大师生学习研究红色文化提供了便利。

图片说明:延安大学师德工作坊组织教师宣誓

全国优秀教师、延安大学教授雷忻自觉传承学校老一代教师艰苦创业、潜心教学、坚守本真、孜孜以求的优良传统,始终默默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教师团队“延安大学生态环境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她和团队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陕北老区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更好利用所学专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她还连续3年参加全国“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地方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服务。

立足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延安大学锻造的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正在成为学校面向未来、筑梦拓新的坚强基石。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真正写在了陕北革命老区的大地上。

延安精神在延安大学熔铸师魂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上一条:纪念延安《解放日报》改版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下一条:全面从严治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