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延大

首页 > 媒体延大 > 正文

媒体延大

延安精神擦亮育人鲜亮底色——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侧记

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作者:白萌 孙颖璐


“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我深觉学校“延安精神特质”培养对我个人成长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将踏上援疆支教之旅的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届毕业生韩迟说,“学校‘一体两翼’的育人体系,不仅让我在专业领域获得了扎实的学术基础,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坚信,这些教育成果将成为我在援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为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施展才华提供有力支撑。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作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承者,延安大学把延安精神作为立校之根、办学之魂,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了一批批“基础扎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优秀人才,为老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体两翼”树牢学生“精神信仰”

“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这四块石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为中央党校大礼堂亲自书写的题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2024年春季的开学第一课上,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王园园为师生讲述“镌刻在石头上的四字真言”,让师生们了解“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的由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重要批示精神,延安大学扎根陕北革命老区办教育,坚持以延安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导航仪”,构建并实践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铸魂育人体系,将延安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主渠道。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挖掘延安精神、校史校情、校友文化等思政元素,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目前,面向全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延安精神筑梦红色青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学校在文科专业开设了18门延安精神方面的专业方向课,先后建成2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在理工科专业,要求每门专业课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传承延安精神的典型事例和践行延安精神的先进事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8门课程,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建成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延安精神教育全面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氛围。

“听红色事迹,看红色遗迹”是延安大学特有的体验教学活动。学校先后在延安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学习书院等地建立23处体验教学基地,开发《为人民服务》等27个现场体验教学项目,让学生来到历史发生地感受历史,深度体验延安精神。定期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演红色剧目,写红色诗文”等主题教育活动,师生排演原创舞台剧《路遥的世界》,音乐舞蹈剧《延安》,编著《路遥与延安大学》等,以新鲜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延安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和精神印记。

践行活动则包括资政育人、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促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以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深入基层调研,为地方提供资政服务,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思德青年志愿者协会、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延安精神宣讲团等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团利用专业知识服务老区群众,提升了学生用延安精神干事创业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多维度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长期以来,延安大学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领会延安精神精髓,体验中认同延安精神魅力,践行中实现延安精神落地生根,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让我成长为‘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这将是我走好今后人生路永远的指明灯。”在延安大学2024届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选调生代表、政管学院毕业生蒋瑞峰说。

熔铸师魂挺起教师“精神脊梁”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长海扎根陕北三十余载,几乎走遍了陕北沿黄地带的山峁沟壑。他经常头戴草帽,身穿老式的迷彩服、手拿铁锨和取土钻、脚蹬胶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采集标本。他说:“我们搞生态做科研,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把根深深扎进黄土地,就解决不了问题,也发现不了问题,这是做生态研究的基本功。”看着被汗水浸湿衣服的刘长海,团队师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吃苦钻研的品质。2018年,刘长海所带领的生态环境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延安大学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探索形成了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的生动实践。在岗前培训中将延安精神作为“入校第一课”,组织专家课堂讲授、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增强教师对延安精神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职业发展中依托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茗约兰蕙”“名师引领”“与青年教师共话”等不同形式的师德传承活动,用典型事例和先进理论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

延安大学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成立了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规范,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实施、教师自我约束”的三级管理机制。

各学院积极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师德教育品牌活动。外国语学院传承外教布里几德·克阿女士捐资助教精神,医学院弘扬首任院长马霄捐献遗体的大爱精神,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习弘扬老一代教师侯明书无私奉献的“醇儒”情怀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力量和感召力,为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为了引导教师把延安精神自觉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延安大学探索构建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延安精神资政育人工程”等教育教学载体,把红色文化教育优势不断转化为教学科研工作效能。

雷忻是延安大学生态环境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她自觉传承学校老一代教师艰苦创业、潜心教学、坚守本真、孜孜以求的优良传统,3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她和团队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陕北老区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延安大学坚持把延安精神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魂,塑造出一批批像刘长海、雷忻这样的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承者,他们坚守教书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初心和使命,诠释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延安精神已经内化为延安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印记和价值追求,也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将自己的科研论文真正写在了陕北革命老区的大地上。

延安大学党委书记高子伟说:“学校将承继和弘扬老延大人扎根老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良传统,着力用延安精神塑立‘师表’、涵养‘师道’、淬炼‘师魂’,让延安精神在延安大学熔铸师魂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铸魂育人成效显著

刘玉是延安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生,2020年陕西省委选调生,目前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任驻村干部。负责党建宣传和村史馆讲解工作以来,刘玉已经接待了1200批各个省市的培训班、实践队、考察团,其中还有9批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在工作岗位上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延安大学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很高。”刘玉说,“在延安大学的四年学习时光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财富、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在四年里受到的红色教育熏陶,延安精神的深刻实践,都为我走上工作岗位打了一个全方位基础。”

在延安精神滋养下,延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越发坚定。主动参与党的重要会议宣讲、微党课比赛、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学生人数由2016年的2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680多人;80%以上学生积极提交入党申请书。主动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毕业生达到70%以上,700多名学生援藏进疆、应征入伍,100多人考取陕西省选调生,名列省属院校前茅。涌现出多名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模范学生,学生捐献人体造血干细胞人数占延安市半数以上,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延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生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近年来获全国性、区域性学科竞赛奖2821项;发表论文720篇,出版作品20部;获国家级大创项目354项、省级785项。延大学子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的成效。

第三方数据机构麦可思公司调研显示“九成以上用人单位对聘用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其中诚实守信、忠于企业、服从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延安大学毕业生具有“为人可靠,责任心强的优良传统”。

“我多次听到,社会上用‘踏实’二字评价我们延大毕业生。这是对我们品行、能力、作风的极高美誉。”延安大学校长奚家米说,“我相信,走出校园,饱受延安精神滋养的延大学子,一定会以更高的热情、更强的斗志、更深的情怀为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书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上一条:我校华北豹保护研究成果受到广泛传播 下一条: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弘扬延安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