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要闻

首页 > 延大要闻 > 正文

延大要闻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近期举办多场学术报告和讲座丰富校园文化

分享

发布时间:2015-11-16

 

作者:武宝宁   核稿:付道传  编发:兰天峨


 

 

本网讯 近期,西安创新学院在樊川讲堂先后组织了6场学术报告和讲座,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思想家、杂文家狄马以《从<水浒>》看中国》为题,采用细读法,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固有观念,列举大量事例,针对学界的“农民起义说”、“官逼民反说”,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观点,对《水浒》中众人上梁山的目的与手段、替天行道、尽忠显义与劫富济贫等问题作了颇富启发性的解读。  

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教学名     师武宏志   教授作了《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塑造》的学术报告。他通过分析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核心技能、精神气质、思维的普遍标准等内容详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并提出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他阐述了批判性思维与高等教育、创新性思维、公民素质、中国文化的关系,鼓励高校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中的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倡导大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应当多怀疑、会提问,并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来加深自身信念,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假设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延安大学文学院     惠雁冰   教授以《还原一个文学意义上的路遥》为题和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他认为需要从文学和美学的刻度出发来解读路遥的作品。在文学刻度上,路遥的创作是融汇了历史变迁体验、地域文化体验与个体生命体验的精神性写作,最具生活理性,对现实的发掘与思考最真诚、最深入,具有超越具体历史单元的厚度、广度与深度。在美学刻度上,需要从苦难意识、生存理性和道德情怀三个角度去把握路遥的作品,路遥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力度、温暖的人性色彩和厚重的道德情怀。他也指出审美视角的单一、价值取向的单纯、浓重的农民情节对他心灵扇面展开的限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西安理工大学     王志晓   博士作了题为《大数据,大未来》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目前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给现有的IT架构以及机器处理和计算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揭示了人们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具大价值。他还和师生们讨论了大数据的大规模、高速度与高效率、多样性与复杂性、可靠性与可信性以及大数据超乎寻常的利用价值。  

西安邮电大学物流与电子商务系主任、陕西省物流学会副秘书长     朱长征   博士从“物流发展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解答了当代物流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他介绍了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对物流专业学生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提出了社会对物流行业人才的素质需求以及物流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出以运输运营、仓储运营、网络优化、采购、营销等为起点等五个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要求同学们在校期间做好准备工作,并为同学们职业生涯规划给出了相关建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宁作了题为《批评是明亮的眼睛》的学术报告。她强调了文艺批评发现和评审优秀作品、引导普通读者阅读及指导作家写作的职责。在文艺批评中,她认为应当把具有丰富广泛的审美内涵、能使人在不断地阅读中获得新意和审美快感的作品作为批评对象,采用比较和分析、阐释的批评工具,以重视思想、以理服人、言为心声、务去陈言为批判标准,注重及时性、战斗性和新颖性,最终达到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

此前,学院将多功能报告厅改名为“樊川讲堂”,并在718日举行了揭牌仪式,旨在通过樊川学堂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满足学院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学院的文化内涵,打造学院有特色的大学精魂。 

上一条:西安创新学院以英语角活动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一条:我校举行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