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璞玉 核稿:赵 洁 编发:杨醒思 发布日期:2015年8月27日
本网讯 7岁的小男孩小贺,出生以来就无法正常进食,平时就只能依靠流质食物卫生,而且刚吃下去的东西立刻就呕吐出来,小贺的父亲一直带着孩子在延安市区的多家医院寻医问药,都没有得到明确诊断。近半年来,小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反复进食呕吐不说,呛咳也随时就来。无助的父亲带着一丝希望,慕名来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找到该科主任许瑞彬,许主任在听了孩子父亲的讲述后,将孩子收治入院。
经过相关检查,确诊小贺患有“先天性食管狭窄”, 据有关资料显示,先天性食管狭窄在临床非常罕见,截至1995年,全球仅报道500例,国内报道10余例,且都是幼儿。因为这类患者如不治疗,存活率非常低,基本都在幼年时夭折,存活至成年的极少。为此,由许主任主持在科室对小贺的病情进行了多次讨论,并与家属做了充分的沟通,最终确定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但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家庭条件普通等实际情况,不仅找来了适合儿童的手术器械,还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术前术后相关治疗措施。
7月30日上午,由许瑞彬主任主刀,王启主任医师和郭建峰主治医师协助,为小贺行“食管狭窄切除吻合术”,为了让吻合口更加牢靠,手术中,将病变部位切除,胃提至胸腔,采用“食管—胃”端侧吻合的方式使吻合更牢靠。手术历时近三个小时,非常成功。术后小贺的症状明显改善,一周后可进食流食,术后近两周出院时进食大致同常人无异。
以前附院对此类患者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一种是用胃镜下球囊扩张的治疗方法,不仅效果欠佳,还有较高的复发率,或采用食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的手术方式,此种方法术后容易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多需再次或多次手术。附院胸心外科首例“食管狭窄切除吻合术(食管—胃胸腔吻合)”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科室技术进一步提升。
许主任告诉我们,“先天性食管狭窄”虽为罕见病,但治疗方法得当也可治愈,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反复食物反流、吞咽困难或餐后呛咳、年长儿出现餐后喘息等表现,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