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煤基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究团队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

分享

发布时间:2021-12-06

作者:杨春明       核稿:甄延忠


近期,我校煤基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究团队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发表了3篇高层次学术论文。11月12日,张壮壮和西北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from coke oven gas in China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系统地对煤焦化过程焦炉气生产LNG(液化天然气)工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范围涵盖煤炭采选、煤炭运输、焦化、LNG生产、LNG运输和LNG汽化6个阶段,并对比了焦炉煤气脱碳法和甲烷化工艺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贡献。研究发现,LNG生产阶段为主要贡献单元,其次为汽化阶段和煤炭采选阶段,焦化过程仅占2.48%;源于甲烷化工艺的增产优势,其环境效益明显优于脱碳法工艺,增加提氢环节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11月18日,硕士生张媛媛为第一作者,张壮壮、王丹军、徐斌、付峰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In-situ anion exchange based Bi2S3/OV-Bi2MoO6 heterostructure for efficient ammonia production: A synchronized approach to strengthen NRR and OER reactions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该成果采用简单的原位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新颖的Bi2S3/OV-Bi2MoO6异质结,氧缺陷OVs表面锚定使Bi2MoO6吸收边红移,拓宽了可见光的利用率,同时显著增强N2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S-型Bi2S3/OVs-Bi2MoO6异质结可实现e-/h+对的空间分离,同步强化OER和NRR反应,使用催化体系的光催化固氮活性增强8倍。

12月3日,由我校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Large-scale synthetic Mo@(2H-1T)-MoSe2 monolithic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in all pH scale ranges and seawater”在国际ESI环境化工Top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在线发表,杨春明、硕士生周立海和王传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甄延忠、高楼军、梁玉仓、付峰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利用Na2SeO3溶液原位刻蚀钼网的方法大规模制备了具有压电-挠曲电耦合效应和莫特肖特基异质结构的Mo@(2H-1T)-MoSe2电催化剂。催化剂体系中MoSe2纳米片的2H-1T杂化相的压电-弯曲电耦合效应与模特肖特基异质结的协同作用,使Mo@(2H-1T)-MoSe2电极在全pH范围和海水中表现出增强的HER活性、高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同时,由于原位蚀刻法的简单性和可扩展性,单片电极的面积可以任意扩大,也可以拓展使用Ni、Cu和W网来构建具有优异HER性能的单片电极。

 

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1.09.009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1.120993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1.129609

 

 

 

 

 

上一条:关于申报2021年度校级产学研合作培育项目的通知 下一条:文学院举行“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