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 男(1904~1992), 作家。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1921年起就读于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左联。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曾随贺龙部队辗转驱驰于晋中抗日游击区,写了著名的传记性报告文学《随军散记》和散文集《敌后琐记》。著有短篇小说集《磁力》、《播种者》、《兽道》、《呼嚎》、《堪察加小景》,中篇小说《奇异的旅程》,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新中国成立后,沙汀在成都、重庆和北京等地工作和生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石鲁 (1919~1982),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982年 8月25日去世。1934年夏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40年初赴延安入陕北公学,1948年任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任班主任。主要作品有版画《群英会》、《妯娌俩》、《打倒封建》、《说理》、《民主评议会》等。 1950年初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1954年任西安美协副主席,同年创作的《古长城外》,成为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出版了《国画选》、《石鲁作品选集》。石鲁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陕西分会主席、陕西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舒群 中国现代作家。1913年9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阿城县。1989年8月2日病逝于北京。原名李书堂,笔名黑人。1935年到上海,参加“左联”。“七.七”事变后,他抵达陕北,在八路军总部任随军记者,曾做过朱德的秘书。随后任延安鲁艺文学教员、系主任、《解放日报》第四版主编。作品集有《战地》、《秘密的故事》、《海的彼岸》、《第三战役》、毛泽东的故事》。 曾任东北局文委副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文联副主席。解放初期任中国文联副秘书长和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
宋侃夫 1909—1968), 曾用名坎福,别号惠群,江西萍乡人。1924年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离校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浙江省委杭州市支部工作指导委员会书记。1932年随军西移,先后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三局局长。到延安后,任陕北公学政治部主任、鲁艺党总支书记、延安大学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九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田方 名田兆栋,原籍天津,1911年生于河北保定。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七七事变”后,田方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保卫卢沟桥》话剧的演出,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任延安鲁艺实验剧团艺术指导科长、教员兼演员,曾在《日出》、《粮食》、《带枪的人》、《前线》等话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1974年病逝。
王朝闻 男,原名王昭文,1909年4月生于四川合江。擅长雕塑、美学、文艺理论。1926~1929年在成都艺专等校学美术,1932~1937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雕塑,参加木刻创作活动。1937~1940年,先后在浙江和四川从事抗日文艺宣传活动,曾任成都民众教育馆美术部主任。1940~194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任教,并从事雕塑创作。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刘胡兰烈士纪念碑》、《毛泽东浮雕像》等。 有论著《王朝闻文艺论集》、《审美谈》、《开心钥匙》、《论凤姐》,并主编《美学概论》。
王大化 生于1919年6月27日,山东潍县人。中国话剧演员、木刻家。1939年冬赴延安入马列学院学习。在校期间,曾在德国名剧《马门教授》中扮演马门洛克医生。之后调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3年春与李波共同创作演出《拥军花鼓》,并在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创作与演出中塑造了边区农民的生动形象,轰动延安。他还参加创作并主演《赵富贵自新》、《张丕模除奸》、《二流子变英雄》和多幕剧《周子山》。1944年他参加创作歌剧《白毛女》,为首演的执行导演之一。抗战胜利后赴东北改编导演《血泪仇》等剧目。1946年12月赴黑龙江省 讷河县搜集创作材料时坠车牺牲。
王观澜 (1906~1982),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原名金水,字克洪。临海市城关镇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闽粤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历任延安中央工作团主任、中央土地部部长、农委主任等职。曾任陕北公学教员。1949年后,王观澜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国务院业务组列席成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鹤寿男,汉族,1909年生,河北省唐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后,历任中共南满行动委员会书记,团中央巡视员,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及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长。1937年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曾是延安大学筹建人之一。1945年后,历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东北局副秘书长,东北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53年后,历任中央重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建委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在第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当选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昆(1925—)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25年4月14日生于河北唐县,1938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她喜爱唱歌,常为群众演唱《松花江上》、《铁蹄下的歌女》、《五月的鲜花》等歌曲。1939年4月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随团回延安,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音乐部学习。1945年4月,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她扮演女主角喜儿,获得成功。此外,她还主演了新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并经常表演独唱。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同鲁迅艺术学院到了张家口。王昆现任东方歌舞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