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 原名林祖涵,湖南临澧人。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任延安行政学院院长。1937年起,多次担任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后又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建立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林迪生 男(1903~1997),浙江三门县人,教育家。1923年考入上海大厦大学攻读教育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林迪生赴陕北,先后任中央苏维埃西北办事处教育部社会教育科科长,鲁迅师范学校校长,延安大学中学部主任,教务科长兼高中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林迪生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1953年任兰州大学校长。1997年2月23日,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家教委正部级离休干部林迪生,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94岁。
刘炽 原名刘德荫,西安市人。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三期音乐系,师从伟大的音乐家洗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毕业后进入音乐研究室当研究生兼助教。解放战争时期,刘炽到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任校长、团长、指挥,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他作品歌剧有《白毛女》、《阿诗玛》等;电影音乐《陕北牧歌》、《上甘岭》、《祖国的花朵》、《英雄儿女》等,《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各种全国奖。《我的祖国》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刘景范 字子忠,刘志丹的胞弟,1920年9月20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30年入党,历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二团团长、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三边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陕甘省保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陕甘宁特区党委委员等职务。曾任延安大学行政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刘景范历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秘书长,边区政府民政厅长,边区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兼党团书记,西北野战军中共前委委员、后勤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常务委员。1949年10月至1955年,刘景范历任政务院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党组书记、监察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地质部副部长、民政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
刘旷 1920年生,四川岳池县人。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后在延安“鲁艺”美术系研究室进修。曾在延安大学文艺系任教。 解放后,曾先后任西北美协、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延安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主要作品除参加全国美展外,版画《嘉陵江畔》、《找水源》、《长城内外》、《雪松》、国画《浓荫》等在斯德哥尔摩、莫斯科、新德里、东京、秘鲁等十多个国家展出。部分作品收入《十年中国绘画选集》、《中国美术馆藏品集》、《中国美术五十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等全国出版的二十余种画集。出版有《访苏组画》、《刘旷画集》。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陕西美协顾问。
刘披云 四川省乐池县人,1905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披云历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川西特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刘披云于1935年到日本学习。1940年5月到延安。历任延安行政学院教育处长、延安大学教育处长兼社会科学院院长、代理延安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南开大学第二副校长、副校长、中共南开大学党组书记、天津市高校党组组长,1958年9月任云南省副省长兼省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3年5月6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79岁。
路遥 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
吕骥 190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 1930年后曾三次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钢琴、作曲。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冬到延安。1938年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并任其音乐系主任及教务主任。1939年到晋察冀根据地,筹建华北联合大学音乐系。1940年后返回延安,先后任鲁艺教务主任兼音乐系主任、副院长等职。1946年后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艺文工团、东北音工团团长。1949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二、三届主席和第四届名誉主席。1985年当选为国际音乐理事会名誉会员。
马可 (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穆青 祖籍河南杞县,1921年生于安徽蚌埠。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宣传工作,1940年到延安,并就读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曾担任新华社社长。 穆青一生撰写和创作了大量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新闻史上许多不朽的名篇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他采写和参与采写的《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新闻名篇,脍炙人口,广受赞誉,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他还出版有《穆青散文选》、《新闻工作散论》、《十个共产党员》、《彩色的世界》等文字、摄影作品集。